江苏诗人曹利生诗集《行走的梦》首发

作者:杨思思   2015年12月03日 07:59  中国诗歌网    6009    收藏


218498781158698459

曹利生


中国诗歌网11月29日常熟专电 (记者 杨思思) 11月29日下午,江苏诗人曹利生诗集《行走的梦》,在常熟市九座创意文化艺术园首发。


曹利生,笔名诗天曲、思鸣、乐风,1958年生于上海,现居常熟虞山脚下。《行走的梦》2015年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辑录了曹利生自1995年以来创作的138首诗歌。诗集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人在旅途”,记录了曹利生的人生感悟,其间可见独特的个人经验和心路历程;第二部分“低吟江南”,集中表达了曹利生对江南美景、文化的欣赏;第三部分“红尘有约”,记录了诗人感情经历,揭示了内心的情感密码,其间有少时情感的青涩,有与妻子“与子偕老”的承诺,也有师生情深、母子情切。


生表示,诗歌无关名利,只唯安乐,无论拥有还是失去,他相信应该诗意地笑对人生。他信奉唐代诗人王维诗句: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诗集《行走的梦》

诗集《行走的梦》


附:《行走的梦》后记



喜欢,就是写诗的理由


曹利生


今生之最大的幸运,是以生长于中华民族而欣慰。祖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让人深思,近代的屈辱史让人警醒,而当代的发展史又让人为之骄傲。尽管历经沧桑,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依然灿烂并被国人所接受和传承。正是文化传承了历史,传承了文明,才让中国人在代代相传中繁衍生息。


自古到今,文化广博,书籍无数,没有人能够凭一生之时可以将其览尽。但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会有某些方面的爱好。而我,对历史长河中的璀灿文化——“诗词”则情有独钟。


无论旧体诗词还是现代诗,诗词之中有不少积淀为文化之经典,这已经形成了历史的共识,不管你喜欢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不能把任何一种诗词的形态随便可以否定或抹杀。尽管有时候在特定的历史潮流中,会出现忽冷忽热、忽左忽右的偏见,风格与所谓的“标准”令人眼花缭乱。有的人为了自己的一己所好,可以污辱地把古诗词视作“古尸”,认为是落伍和保守;而有的人却把现代新诗看作是朦胧得不可理喻,是没有章法的“怪胎”。


毫不讳言地说,我是先从爱好古体诗(或者说近体诗)开始的,后来才逐渐对现代诗有了好感。于我而言,对两者的喜爱已并存多年,我从不感觉矛盾。关键看你为什么读它?怎么去读它?读它有什么收获?而且还要看是带着一种乐趣还是一种负担去学,是带着一种问知还是消遣去学。


年少的时候,只知道有唐诗三百首,却很难看到这方面的书,因为在文革中,许多才子佳人的作品,已经作为封资修进行批判。那时的语文教材,涉及民族传统文学的并不多,更多的是涉及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大无畏牺牲精神的课文。即使有诗词,也是以毛泽东的诗词为主,古体诗词顶多几首,那时我背诵起来毫不费力。


我喜欢古体诗词,是源于在读高一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我们对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写一篇读后感,由于我将这首词的时代背景写的恰到好处,受到了老师的当堂好评,从此激励了我对诗词的喜好。十六七岁,正是求知若渴的年纪,以后便千方百计地去搜集唐诗宋词,我终于在一个退休老师那儿借到一本线装本的唐诗,这书没有字义和诗意的解释,我和另一个当时大家都管他叫“孔老二”的同学,偷偷地躲着人读诗,朦朦胧胧中觉得很开心。


当时的吟诗,只是一种简单形式上的熟读,觉得朗朗上口,却没有对其内含去分析理解,更没有去搞懂平仄押韵。那时的人们,毕竟还处于封闭的思想意识中,根本没有你个性张扬的氛围。学生时代的我,可以背个百来首唐诗宋词不算稀奇,想想现在,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记忆力的衰退,那些和韵的佳句早已忘了个七七八八。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记得是1979年到1980年期间,一批令文学界惊骇万状的“似雾里看花”的新诗登上了中国诗坛,一时间风风雨雨,对长期封闭的心灵无疑是一次次冲击波。而我就是在这种风声雨声里,去阅读和接受了这些新思潮的朦胧诗。从《无题》、《回答》、《眨眼》、《碾子沟里,蹲着一个石匠》、《一个快乐的音符》、《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纪念碑》、《春暖花开》等新诗中,知道了舒婷、北岛、顾城、王小妮、傅天琳,梁小斌,江河、海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地蜂拥而至,让人目不暇接。自然也包括古典的诗词和现代的诗歌。我如饥如渴地阅读,可不知怎么,越读越觉得自己原有文化基础的浅显,简直是孤陋寡闻。此时的我,根据记忆力减退的现实,已不再去盲目简单地熟背,而是多了一种悟性感觉,我需要从字里行间去理解和读懂诗人们的意境。


当你去吟咏诗词时,就会感觉出那些词句里,有春兰秋菊、有清风明月、有儿女情思、有铁骨铮铮、有悲怆忧愁;有历史、有人物、有地理、有风貌;有爱、有恨、有屈、有怨-----很多心境在诗词中都可以找到。看着诗人们或张狂或内敛地释放着自己的情感,我才真正明白了人生的精彩之处,原来在于喜怒哀乐的路过,就如欣赏春夏秋冬的大自然风景一样,当你一路走过、看过、感触过的时候,自会油然一种在对比中的遗憾、感慨、留恋、向往等不同心境。


多年来,我从来不去随意地评论过去或现代诗词的优劣,我只在阅读和欣赏中去感悟,去析透,去品味,去汲取。自古到今,诗人和读者各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世界观及人生价值取向,但我认为,经典之作不是秉性的随流渲泄,气质的苍白淡薄,言辞的哗众取庞。而应该包含着:美丽的梦想,真情的流露,信仰的寄托,生活的追求。一首绝妙的诗词,来自于诗人的灵感和执着,正如清代文人袁枚所赋:“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似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佳作是不受时空所限制的,有生命力就往往成为经典。我曾看到一篇《经典与我们》的文章,作者周国平在文中说:“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唯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叫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为如此,在阅读它们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我很赞同这些话语,因为经典并不只是量的盲目扩张和昙花一现的炫耀,它的张力在于生命力和感染力的延伸。


还有位叫潘慧莹的作者在《喜欢古典诗词的理由》说:“文学是人学,每个人的时代背景、观点和阅历不同可以理解,但是文学的魅力更在于触动人的心灵。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经过提炼的真、善、美!”于是我体味到,经典的诗词恰恰是一种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


历史上不少文人都对诗词寄情着美好的概述:有人说,诗词是会呼吸的思想,会焚毁的字;有人说,诗词是人和自然的和声,诗词是献身者的语言;有人说,诗词的目的在于教育,不是什么只有少数享有特权者才能领会的非凡之物;有人说,诗词同灵感一样,诗家作奇句警语,必千锤百炼而后成;更有人说,诗人负担着灵魂的责任,以热情并在神圣的灵感之下所作的诗句,是捍卫人类天性的磐石……是的,一首伟大的诗篇像一座喷泉一样,总是喷出智慧和欢快的火花。所以还有人说,生活和科学本身就富有诗意,真正的悲剧诗人,同时也是真正的戏剧作家。


诗词是美好的,特别在素有“诗国”之称的中国,无论是《诗经》,还是唐诗、宋词、元曲到新诗,它们在中国灿烂的文学发展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厚重的文脉起源于悠悠的诗脉。如今,当我们去吟诵它或是创作它,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感怀,而不是外在的浮雕装饰。


我喜爱吟诗,偶尔也会在空余时间拙作一番,但多少年来,始终没敢向诗词刊物投过稿,成为孤芳自赏,自我陶醉。网络发展后,才以网名在网上发表一二。我体会到,在繁忙的工作和烦琐的生活之余,诗词创作有利于思维的开动,有利于情感的抒发,有利于身心的健康。生活是现实的,但活着不能没有思想,有位哲人说的好:“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思想,人类就是因思考而存在的。”


我很明白,人生不过是一颗微小的浮尘而已。一帆风顺的时候,人生是无所顾忌的;遭遇逆境的时候,人生是艰难困惑的。依我的人生体验而言,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也许可以借诗词调节心情,渲泄压抑,想象希望,它或多或少可以流露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诗词是梦想的田野,是理想的彩笔,虽然用彩笔描绘不出生命的形象,但生命却能映照在心灵的明镜上。犹如一位作家所言:“要把梦想先裁剪成枕套,才能往里填充让其鼓起来的物质。”


我们不妨让诗词作为自己的“枕套”,不论高雅权贵也好,平庸凡俗也好,把生活中的乐事、苦事、琐事、烦恼事化作文字间的一条条清澈的溪流,去汇聚成岁月如歌的生命乐章。


其实,诗词既不是高贵的紫袍,也不是随处可捡的烂菜叶,它应该是一股隐藏在人生之中的热血,只要你有一种乐观向上的愉悦心境,它可以随时为你而激情,为你而奔放。借用一句诗意的话说:它可以使烧开的茶壶唱歌。不是吗?前几天,朋友送我一本叫《低吟》的诗集,作者是许军,读罢让我顿悟,在如今浮躁诗风的世道间,吟到了当代诗的率直与自然,感染着温暖与感动。正如江一郎在此诗集的《序》题所言:杂乱年代里保持着纯美的品质。依我看,作者正是用低吟的韵律,在薄唱中锻打出了灵动闪烁的光亮,又如一束洁白素雅的芦花,招人喜爱。我敢说,正是这种独特的品质,或许能成为一味清新淡雅的生活情趣。在平庸与经典之间,无声胜有声,低吟情更切。


让诗词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吧。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可以说,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既是诗词的读者也是诗人,只要有一份心灵的释然,请相信,自会吟咏出悠扬的天籁之音!


责任编辑: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6.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0.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