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君:百年新诗的历史意义

作者:牛利娟   2016年04月21日 15:54  中国诗歌网    1349    收藏

4月20日下午,著名诗人、《诗刊》副主编李少君携新作《神降临的小站》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为师生们带来题为《百年新诗的历史意义》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杨庆祥主持,前来的嘉宾有彭敏、李宏伟、刘汀、严彬、戴潍娜等。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不学诗,无以言。”通过引用孔子的话,李少君首先强调了诗教传统在古代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孔子对诗教传统十分重视,他在删定六经时将《诗》排在第一位;现在流行的《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书,也都是以诗作为启蒙读本。现代作家林语堂说过:“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李少君对此十分赞同,他认为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与《圣经》媲美。人在情感激烈时可以通过诗歌获得情感安慰,这与从上帝的语言中得到安慰是类似的。忧国的杜甫、超脱的王维,以及自由豪放的李白,不同的诗都可能使我们产生共鸣。


相较于古诗,新诗在当下受到的质疑更多。但李少君认为,新诗在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五四运动后,诗歌成为传播新思想、新观念的桥梁。郭沫若的诗歌,传递着自由与个性;冰心的诗歌,将来自西方世界的爱与美观念传达给世人。诗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因此诗歌成传递新文化的突破口。在现代世界文明与传统文化碰撞中,诗歌实现了现代新观念、新思想、新生活的转换性创造,传统与现代在诗歌中合为一体。



(李少君讲述新诗发展的百年历史)

(李少君讲述新诗发展的百年历史)


李少君表示,新诗发展的百年历史是自然、自由的演化,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启发意义。朦胧诗是现代诗歌的开端,也是中国新诗对外学习的阶段,新的美学原则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新诗进入向内寻找传统的阶段。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文学界出现“文学寻根”浪潮。台湾诗人余光中、郑愁予、席慕蓉等人广受欢迎,正是由于他们将眼光转向了中国传统。而在当下,诗歌正处于向下挖掘的“草根诗歌”阶段。地方性诗歌兴起、底层草根诗人出现、女性诗歌繁荣,以及网络诗歌口语化趋势加强,新诗发展呈现出自由、自发、自然的状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李少君说,当今诗歌的传播环境与唐朝十分类似。通过讲述了汪伦的成名传说,他风趣地分析说:汪伦之所以被人们熟知,不仅是因为李白在诗里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还因为汪伦特意请人大量抄写、传播了这首诗。当前,互联网传播更加便捷。人们有机会接触诗歌、有能力创作诗歌、有渠道传播诗歌,诗歌民主化的时代已经开启。在这种情况下,李少君预测,诗歌的伟大时代即将到来。作为诗人,应当着眼于提升自我和创作好诗。而不写诗的人,也可以通过读诗来提升自我。


演讲结束,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紧接着,几位嘉宾就讲座谈到的问题,表达了各自的看法。李宏伟表示,讲座对新诗的发展有系统的阐述,令人有很大触动。季羡林曾批评过新诗流于口号、流派以及运动,有很大弊端。从少君的讲座和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他对这种弊端的疏离。



(嘉宾李宏伟发言)

(嘉宾李宏伟发言)


刘汀以为,虽然白话诗常常遭人诟病,但诗歌存在的意义在于,它赋予人们司空见惯的语言以新的内涵。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生活、现代经验都要借助新诗来表达。这里面不仅可以有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可以有家国情怀的抒发。



(嘉宾刘汀发言)

(嘉宾刘汀发言)


向卫国发言说,讲座宏观地概括了百年新诗的发展轨迹,很有深度,也十分准确。当今对现代诗的评价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部分人极端肯定,另外一部分人又极端否定。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秉持不同的诗歌观念,有着自己的理论背景,要实现对话非常困难。新诗创作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理论批评却没有跟上。


严彬深有感触地说,读李老师的诗,感觉他是很有名士风范的人。对于诗人来说,新诗是不必说的。但面对读者却很成问题,因为很多读者并不认可新诗,认为新诗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实际情况是,上古诗歌也是非常生活化的,用自然的状态、自然的语言写诗是没有问题的。



(嘉宾严彬发言)

(嘉宾严彬发言)


戴潍娜表示,少君老师重提“诗教”或“美教”是很大胆的,具有革命性。“诗教”体现的是对文明的重申,新诗的创新难度更高。诗人对语言是很珍视的,但目前人类几千种语言在逐渐缩减,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



图片1

(嘉宾戴潍娜发言)


李嫈对少君老师的观点十分认同。她说,诗人为什么写诗?诗以言志,传递着诗人的态度和人生观。世人为什么读诗?诗歌契合了他们某一时刻的真实心境,他们或心中有所触动,或引为知音。写诗和读诗都是一种境界。



(嘉宾李嫈发言)

(嘉宾李嫈发言)


李壮最后说道,新诗发展到百年之际,依然面临着很多责难。人们奢求新诗内容深刻,想要让它像古诗那样具有庙堂仪式的功能。但这是完全不符合社会现实的。现实中很多丑恶现象,比如无良商贩故意使用地沟油,这不是写一首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城管来严加治理。诗歌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力,人们也不应该奢望诗歌来能解决社会问题。


嘉宾发言之后,在场学生激动地向李少君老师提问:“什么样的诗会在新诗未来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新诗表达个人体验是否会削弱诗教作用?”李少君老师对此一一作答。他说,什么样的诗都可能在未来占主导地位,这是无法预料的。因为新诗不仅是诗的问题,它具体还是人的问题、文明发展的问题。大智慧都是从个人智慧开始的。这个问题,要在诗人的一生完成中去寻找答案。一个诗人,只有在批评中不断思考、努力生活、努力写作,才能提升自我。他的诗歌表达也许会被领会,也许不会被领会。当个人经验被更多的人接受时,就形成了潮流。至于个人经验的表达会不会削弱诗教作用,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任何一种文学都是个人体验,只有这样才更能打动别人。最伟大、最宏大的东西都要转换成个人表达,以心传心,才能获得认可。比如杜甫,他在生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会成为伟大的诗人,只是在表达个体经验,但却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提问环节之后,现场再次响起热烈的掌声,感谢李少君老师和各位嘉宾的分享。讲座结束以后,学生们纷纷上前,请李少君老师在他的新作《神降临的小站》上签名留念。


责任编辑:马大山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2.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3. 简渝浩:结缘赤水河,酿造习酒梦
  4. 艾伟:酒及诗歌及君子之品
  5. 车延高:酒香里酿出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7. 自然、生活和传统:当下诗歌的基本面向
  8. 来年不再食言,给故乡的秋天一个交代 | 青铜诗选
  9. 薛梦园:习水河畔香四溢
  10.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