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诗歌论坛暨全国“80后”诗会发言选登

作者:文艺报   2017年09月20日 09:12  文艺报    776    收藏

原标题:

华山论剑长安 诗酒文化中国——中国青年诗歌论坛暨全国“80后”诗会发言选登 



2017年9月1日至5日,“华山论剑 文化中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高峰论坛暨华山论剑西凤酒2017品牌文化峰会,在陕西西安隆重举办。此次活动由陕西省作家协会、共青团陕西省委、陕西省青联主办,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华山论剑西凤酒品牌运营公司承办,陕西省国学艺术研究会、陕西省诗词协会、e路诗语联合协办。

9月2日上午的峰会主论坛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在主旨演讲中说:“现在的中国正在从一个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政治的、经济的,更是文化的。此次论坛的顺利召开,也让更多的诗人、读者树立起我们的文化自信。”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钟顺虎发表讲话,他从不忘文化初心,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立心;追梦逐心,坚持与时俱进、自强不息三个方面深刻解读了对于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具体要求。

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欢迎大家来到西安滋养心中的浩然之气。他认为,陕西在数千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了许多的文化名家,对未来陕西文学、中华文化的发展充满信心。

肖云儒以《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古代读本》为题,从炎黄时期一直讲到宋明,体现了掷地有声的文化自信,极大地提振了嘉宾的情绪,迎来了热烈的掌声。

蒙曼在视频演讲中说:“华山论剑不仅比剑术,更比道法,这个道法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也就是侠之大道,为国为民,是华夏的根基。”

王立群以一篇简短有力的《秦人与秦制》,再现传承千年、博大精深的秦人文化,与现场近2000名嘉宾一起回味大秦雄风。

于赓哲以“丝路与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为题,别开生面地将“一带一路”理念融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引起现场听众的极大兴致。

张清华以一段“中国诗歌的精神”纵论千古诗情。他认为,诗酒同出一脉,诗酒文化在李白身上得到最集中的体现。

会议现场,在众多学者的倡议下,论坛发布并签署了《“华山论剑文化中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言》。全文如下:


丁酉孟秋,气爽天新。古都长安,贤达如云。华山论剑,谈古开今。传文化之鸿音,扬中国之精神。固文化之灵魂,强华夏之自信,图民族之复兴。与会同仁,迭出高见,达此共识,同勉同行:

华夏泱泱,神州苍苍,中华神韵,浩瀚悠长。

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千古绝唱。

百家争鸣,华山论剑,立言树典,花开群芳。

勇智敏仁,中国精神,优秀文化,百世其昌。

一带一路,大国智慧,中国方案,寰宇共享。

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推陈出新,治世纪纲。

文化中国,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光披遐荒。

炎黄子孙,传承践行,睦融天下,日月永光。


随后,由陕西省作家协会指导、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编选的“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丛书正式举行了首发仪式。

作为峰会的重要组成部分,9月2日下午,中国青年诗歌论坛暨全国“80后”诗会举办。舒婷、叶延滨、商震、食指、李少君、张清华、陈仲义、谭五昌、霍俊明等诗人、评论家,以及“80后”诗人郑小琼、李浩、马慧聪等齐聚一堂,进行了一场以诗歌为主题的“华山论剑”。

为期5天的峰会系列活动,其专家阵容、丰富的内容形式、精彩的主题研讨都让人印象深刻,文化陕西再一次洪亮地向全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为全省的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一次重要的推动。华山论剑西凤酒董事长董小军表示,随着国家五大建设的加速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成为更多有识之士乃至社会大众的行动自觉。

现摘录部分诗歌论坛发言,以飨读者。


齐雅丽(陕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

长安自古帝王都,三秦自古文源地。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恢弘典雅的礼乐文明照启华夏,周秦汉唐盛世文昌,诗词歌赋光耀九州,红色延安革命文学,主席《讲话》影响深远,回首60余载峥嵘岁月,三秦文坛星光璀璨、硕果累累。

近几年,陕西省委、省政府积极实施文艺创作百优计划战略,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齐抓共管,全力推进,陕西青年文学创作硕果摇枝,有目共睹。诗歌创作也是百花齐放,各领风骚。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以“陕西青年作家走出去”为己任,通过出版丛书,举办主题采风、作品研讨会和文学进校园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助力更多“80后”、“90后”甚至“00后”青年作家茁壮成长。

舒 婷(诗人、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

在全国各种各样的诗会里面,能打出“80后”诗会这样旗号的不多。我参加过全国不少的诗会,这次来西安参加“80后”的诗会,既新鲜又刺激。陕西作协之所以能产生、容纳或者接纳这么多大作家,原因就是它非常有远见。今天上午,我在陕西青年作家新书首发式上给他们揭牌,深受触动。生活在陕西的青年诗人、青年作家非常幸运,所以既祝贺你们,又羡慕你们。

叶延滨(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

“80后”作家给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广阔的景象。“80后”作家有三个特点:第一,作品自由、多样、个性。自由是由于这个社会进步了,新的命题赋予新的灵感,自媒体使每个人都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二是多样,诗人们都在争取新的表达和新的技巧。三是个性,诗人要在这个时代得到诗坛和朋友的理解认同,就必须张扬自己的个性和创造自我。

“80后”诗人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世界,我们从中看到希望,也看到一些不足,比如品位不高和文气浑浊。这个时代有各种各样的品位,诗歌是向上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诗歌引人向下,表现欲望的东西往往多于那些使我们感到纯真、感到善良的东西。“80后”的诗歌创作需要一种精神营养和浩然之气。

商 震(《诗刊》常务副主编):

让人欣喜的是现在的诗歌现场,“80后”诗人已经形成的一种向上的力量,这种力量正在昂首阔步走向诗歌创作的一线。一个诗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是否心地向善,是否充满对社会的热爱,以及是否有足够的文化储备。

“80后”要想出现更多的优秀诗人,能代表当下诗坛的创作力量,还要多增加一些内在的涵养,增加一点个人的思维宽度和视野宽度,看得远一点。能从现在看出去百年,如果只看后五年,这五年很快会把自己的诗歌生命走完。所谓诗歌精神,就是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对诗歌、对同伴的那种热爱和充分释放。

食 指(诗人):

今年是新诗百年,在新诗刚诞生的时候,那时候写新诗的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的作品汲取了外国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营养。今天我们的诗人人才济济,但写出来的诗真不敢恭维。和我们中国的古典诗,和广为传诵的经典诗歌相比,我们的传承和接续做得不够。

我不同意“诗人在非理性状态下写作更精采”的论断。所有的非理性写作,背后都有非常严谨的情感逻辑。感情非常激烈,冲突非常激烈,最后是五味杂陈。它不是看起来不知所云的,上句不接下句的,古典诗词里面,无论是否对仗,都是逻辑清晰的,没有前言不搭后语、逻辑不通的作品。

李少君(《诗刊》副主编):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多样化、个人化的时代,下一步真正需要的是寻找一种共识,或者寻找一种新的精神价值。希望“80后”诗人能够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使命。

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这个文明历经了那么多年依然保持活力,而且仍然处在一个上升时期。我们的文学创作也被世界上很多人所关注,我自己的体会特别深,以前出去总是抱着一种仰望的态度,现在出去,别人很关注当下中国的诗歌在写什么,有什么潮流,有什么现象,这充分说明,真正有创造性的东西一定会得到广泛关注。“80后”诗人很幸运,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比较完备,很多人有出国留学的经历,整个时代为“80后”诗人包括“90后”诗人,建立起一个很广阔的背景,如果作品优秀的话,可以很快产生国际性的影响。

阎 安(陕西省作协副主席、《延河》执行主编):

不管是青年诗人,还是成熟的诗人,我们所共同面临的是我们时代的巨变。很多人把“80后”当成一个界限,来概括时代这种巨变。“80后”是城市化的一代,是现代化的一代,是互联网的一代。关于当下时代的命名很多,“80后”可能有更多的关于这个时代的命名。这在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化现实和经验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过渡性和变异性,不管对于老诗人,还是对于新诗人,这都是一个问题。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现在不同代际的诗人之间的对话,变得比过去容易了,对抗、对峙变得比过去少了。年长的诗人对于年轻的诗人,不再像过去那样,是以一种质疑的、怀疑的、否定的态度来对待。过去的很多诗会,一旦有不同经验、不同代际,诗人之间会发生非常严重的分歧。这表明我们对于诗歌的认知,有了某种意义上共同的进步,对峙也好、对立也好,都是表面的。如果是一个真正对于诗歌有理解的人,对于诗歌有内在认知的人,一定既能够建立起经验代际的差异性,也能够建立起艺术或者是精神的谱系性,它既是一个连贯的东西,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东西。我们既要承认代际的差异性,又要坚信艺术的谱系性。

陈仲义(厦门城市学院教授):

代际的命名,一直以来是一个纠结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是可行的,又是可疑的。

从“80后”这个群体来说,平均的诗龄有15年,但是他们有全新的变化,或许可以以“5+E”来概括。这个“5”是物质的、时尚的、信心的、商业化的、科技的,另外加一个“E”就是互联网。这个群体,这十几年来的写作资源和背景,最大化卷入网络大众传媒和电子信息技术,这一代群体呈现高效、快速、开放性的写作特征。

“80后”这一代,整个成长周期大为缩短,周期一短容易早熟,早熟意味着成果多,但是容易滥竽充数,也有很多的包袱。“80后”这一代,既存在着影响的焦虑,又反而心态能够平和,这是一个矛盾。如何在大变迁中抓住有利的契机,突破艺术的瓶颈,可能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一代人的挑战。

谭五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

这个会议占了两个优势。一是非常正确的地点,西安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史上都具有伟大的地位,在诗歌文化非常具有底蕴的城市举办这个会议,是一种勉励。二是正确的时间,今年是新诗百年,在新诗百年的语境下我们召开“80后”诗会,文学意义非常鲜明。

时间是最公正的评论家,如果是一块金子,最终是不会被埋没的,所以我们眼光一定要放长远。我是学院派的批评家,我的工作是尽量对诗人的文本和风格作出定位,最后对文学作出定位。

写作再先锋,最终还是要成为传统的,朦胧诗当时非常先锋,但是后来变为常规,变成文学常识和诗歌常识。所有的先锋如果不指向传统,不指向经典,写作是没有意义和根基的。在实践面前,在伟大的诗歌传统面前,有才华有冲劲的青年诗人,应该把诗歌传统合理的东西吸取下来,艺术上广取博采,勇攀高峰。

霍俊明(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两个抽屉,一个抽屉给自己看,这样的诗歌不适合报刊公开发表,另一个抽屉给读者看。诗人的两个抽屉都不能荒废,不管是属于私人的,还是和别人分享的,甚至对抗的写作,我觉得都需要。

作为年轻的诗人,一个重要的标准,是给其他好的评论家提供好的诗歌,这就够了,不管作为掘墓者还是开拓者。当下中国的诗歌,不管是年轻一代还是以往的写作,都进入到写作经验空前匮乏的时代,诗人的修辞能力、思想能力,在当下不是越来越好而是越来越弱化,甚至包括年轻一代的写作。

周庆荣(诗人):

当下的诗歌创作应该不满足于高原,要呼唤高峰。我们讲高度不是向海拔或者大海要高度。如果你站在海岸边,有点情绪就波涛汹涌,但是它在你的脚下。应该向天空要高度,可以让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思绪,帮助你站得高一些,帮助你长出翅膀。我始终相信,不管我们身处的时代有多少我们看得明白或者看不明白的,一定要努力让自己站得高一点。

胡 弦(《扬子江诗刊》主编):

每个人的写作都有自己的起点,都有自己的宿命。“80后”诗人中,有很多非常优秀的诗人,但是创作不稳定。一些诗人很早熟,起点很高,但是几年之后就消失了,这在年轻人中非常明显,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同质化很严重。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问题, “80后”诗人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和别人区别开,怎样从这个群体里面走出来,从整个群体里面看到文学体系的建立。现在“80后”诗人面临进入中年,也面临年龄上的焦虑,到了这个年龄该怎么写诗,写什么样的诗,这是大家都要思考的问题。

郑小琼(“80后”诗人):

我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而立对于人生来说,对于写作来说,意味着人的心灵和灵魂真正的确立,无论价值观的取向,或者精神上,都应该是真正的成人。而立之前,我觉得应该呈现的是一个人的青春和朝气,或者现实生活的一些伤怀和感伤。而立之后,我们这一代需要真正确立或者确认这样一个感受,即在自我写作上确立文本。用文本立身,这是我们作为写作者的“而立”,我希望我们能获得更多同时代评论家们这样的确认。

前辈评论家对我们的评论,我觉得更多是带有一种提携之意,我个人比较同意同代评论家对于自己的评论。我希望同代批评家们对于我们这一代诗人的创作,能够作更多的发言。尽管“80后”是复杂庞杂的一个群体,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找到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特征。

阿 斐(“80后”诗人):

我的发言题目是《打破诗歌的旧秩序,建立诗歌的新秩序——兼及“诗歌=自由”》。

诗歌内部的秩序,就是诗人内在的秩序,心思意念的方向。打破诗歌内部的秩序,主要是打破诗歌的功利主义,给诗歌以自由,让诗歌成为自我的诚实表达。

诗歌外部的秩序,就是诗人所身处的外在环境。打破诗歌外部的秩序,主要是打破诗歌的利益链,让诗歌可以自由传播,让诗歌的认知不再受到旧有评判体系的捆绑。

诗歌=自由。打破旧秩序,建立新秩序,如果没有“诗歌=自由”的认知,必将又出现诗歌的顽固堡垒,新秩序又将变成旧秩序,因此,“诗歌=自由”应成为一种基本认知,成为基础共识,成为新秩序的核心理念。

李 浩(“80后”诗人):

我个人对写作的理解,当然止于当下。我们肯定不能用古代汉语来写新诗,也无法表达现代人的生活,以及我们在当下生活面临的各种困境和各种复杂的问题。我们也无法去用现代汉语描述古代的事物,这也是很困难的。

新诗走过百年,在写作进程中吸收了来自西方的优秀诗人和伟大作品的营养,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成果,我们去学习也是应该的。汉语有它本身优秀的东西,有来自于我们传统的,也有来自于现代白话文的。

我在思考什么是现代汉语,能否重新树立现代汉语的秩序?变化现代汉语的语法,让这个语法自身来生成一种文本,生成一种文学,我不知道是否可行,这是在自己写作中碰到的问题。

许多余(“80后”诗人):

我觉得“80后”诗人主要有三个阶段,一个是前期的群体命名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个体标榜,当时办了很多小网站,有很多的流派,但是大家加入之后,发现根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到后来就是个体标榜,每个人开始独立写作;第三个阶段就是内部分化阶段,持有各自的观点,有的主张试验文体的写作,有的主张面向内心的写作,有的主张根据状态的写作,写出各种各样的作品。

我们“80后”诗人今天有点紧张,因为我们的前辈20多岁就写出了代表作,而“80后”诗人中却找不出一个代表诗人,找不出一首代表作品。我们还面临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即诗歌进入类型化写作,尤其是近几年,青年诗歌的类型化特别严重,成为一种消费文学。

曹 谁(“80后”诗人):

“80后”诗歌运动,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自由,是异彩纷呈的一代,远比其他时代的写作要多元化。究竟多自由?有像阿斐那样的口语写作,也有丁成那样的先锋写作,还有茱萸那样的学院写作,有春树那样的摇滚诗歌,也有郑小琼那样的打工诗歌,还有张二棍那样的底层写作,有许多余那样的状态主义写作,也有衣水那样的性感写作,当然还有我们的大诗主义写作,还有风格独特的许多其他诗人。我觉得自由就是繁荣的表征,“80后”诗歌运动中有许多还没有浮出水面的传奇。

我们生活的时代是短暂的,我们应该完成更长久的使命,在更大的层面上融合古代和现代文化,融合东方和西方文化,融合神秘和世俗的文化。我们既要务虚,也要务实,现在80后诗人已经逐步成长,有自己的文学资源,在文学事业上可以不知疲倦做更多的事。

王彦明(“80后”诗人):

“80后”诗人已经到了将近40岁的年纪,现在代表作品还没有出来,是挺可怕的事情,每个“80后”诗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焦虑。既然叫“80后”诗会,要谈整体性的写作,我不希望它是一样的声音。我们记不住“80后”诗人的作品,对他们的作品没有太多的印象。我们现在太过于走老路,重复自己,应该再往外走走。我希望“80后”能像破茧一般,无论最后成为飞蛾还是蝴蝶,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方向。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