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新诗发展,勿忘人民土壤中孕育的民歌

作者:周航   2018年02月11日 09:15  中国艺术报    2709    收藏

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部分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谈及“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中,他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些指导思想,可谓高屋建瓴、引领航向。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以及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2015)、《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中,对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均有深入透彻、鼓舞人心的阐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期望。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让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这些饱含时代性和责任担当的问题,让我们内心充满时代的紧迫感。


认真学习和体会十九大报告之后,笔者感受到一种“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气魄。然而,低头沉思,仍然感觉到一切梦想都需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要踏实回归本行,以更加贴近新时代气息的思考,去重新审视自身以及所从事的研究或创作领域。以中国新诗为例,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树立起独具一格的风范呢?笔者想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中国新诗历经百年,产生过不少经典之作。毋庸置疑,中国新诗已有了自身的传统,后来者应该继承其中的一些优秀传统。但又不可否认,中国新诗仍在发展的路途中,没有定型,也不够成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中国新诗实质上是游离于西方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之间的一种新诗体。在这里的“传统诗歌” ,包括了旧体诗词和民歌。中国新诗与广博大地上积淀的民歌之间的关系,很长一段时间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诚然,中国新诗欲寻求新发展,续接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血脉,学习西方优秀诗歌的精神和技法,是一条必由之路。与此同时,我们的各个民族流传千载、蕴含着民族文化基因和精髓的民歌,尤其是至今仍然在现实生活中鲜活存在的那些民歌,也应该加以重视。


最美的音乐和诗歌在民间。在我国历史上,周代采诗官有深入各地民间采集歌谣的惯例,待至集于宫廷,加以谱曲,始有《诗经》 。据《诗经》所传诗歌,概分为“风”“雅”“颂”三大类,最见风情和美趣的又非“风”莫属。“风”为“国风” ,占《诗经》篇目多数,其中多为对爱情、劳动、怀故土、思征人、反压迫等的吟唱。不像贵族祭祀的“雅” ,也不像宗庙祭祀的“颂” ,“风”则完全源自各地民歌,该部分为《诗经》精华所在,对后世影响可谓深远而巨大。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诗的发展,我们要谦虚地向民间学习,在浩瀚的民歌中汲取营养,毕竟,民歌具有源远流长的底蕴和充满现实活力的特性。《毛诗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可见“诗”为真实情感的外露,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是这一说法的最好注脚。民歌发自民众的心声,是真切情感的流露,无遮无饰,行云流水,谐趣感人,直抵人心。民歌不仅有通俗易懂的词,更有为民众所喜爱和接受的曲,尤其是充满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歌,简直就是文化的活化石,同时也是现实生活和心灵的真实写照。我们要善于利用民歌这一载体,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



笔者正在整理重庆土家族民歌。联系当下新诗现状,感到诗歌界往往在意精英小众的智性诗写,甚至一味追宠西方诗歌的体式,忽略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喜好,从而导致中国味不浓的诗歌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武陵山和酉水河为土家族民歌发源地,渝东南的酉阳又为其中心。酉阳地处武陵山,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以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这里成为内涵丰富的土家族民歌(山歌)的兴盛地,同时也活跃着特色鲜明的苗族盘歌。酉阳民歌,既继承了优秀汉诗的传统(比如七言汉诗规律) ,又形成自身“山歌自从口中出”不拘泥于形式的旺盛生命力。其内容也是以爱情、劳动为主旋律和表现主体的,“刺”的功能不突出,更为柔美和诙谐,充满了和谐的生活气息。从文学的社会功能这一角度来看,酉阳民歌接地气,它非常具象化、生活细节化,原生态的表现更为火辣鲜明,有着浓厚的方言和地域生活特色,凸显民族性和民间性。



从来,民歌与人民并无隔膜,且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民歌拥有广泛的受众和持久的艺术生命力。酉阳民歌手苏远大将土家山歌进行了归类,将其概括为“农事歌”“迎客歌”“求爱歌”“离别歌”“哭嫁歌”“孝歌”等16种之多,而且感叹“婚丧嫁娶设歌堂,喜怒哀乐都是歌” 。土家山寨里到处飘荡着山歌。原汁原味的土家山歌,成为山民们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具体呈现,进而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歌文化” 。苏远大曾自豪而自信地宣告:“可以大言不惭地说,土家族山歌在中国乃至世界民歌大花园中,是一朵罕见的奇葩! ”比如,土家族民歌《龙船调》 (发源地上有争议,归属土家族民歌则无疑) ,在20世纪80年代被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当然,注目民歌,并非让当代新诗走民歌化的道路,而是从民歌中汲取对中国新诗发展有益的经验。融入民歌的某些形式和内容,或许更能让中国新诗展现出亲近人民的时代风采。



中国民歌,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风景,可惜正面临褪色的尴尬局面。生活气息浓厚既是民歌的优势所在,也是其弱势所在。民歌的有些歌词相对守旧,格局不大,气量小,还有一些格调不甚高雅,我们当有所甄别和选择。整理传统民歌是文化传承的坚实基础,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精神工程。不过,我们也不能忘记,一切传承都是为了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民族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光彩。如何在文化传承和时代创新之间寻求平衡?这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需要突破的难题。



人民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人民的文艺必然包含来自不同民族、带有不同民族鲜明特征的文艺,民歌是其中一颗闪亮的珍珠。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就要以正确的心态面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把握住民族文化之根、之魂,在深入认知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文艺诉求,去创新。这是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落实,也是中国新诗在全球化语境下差异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作者为长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何为好诗——当代著名诗人论诗访谈录
  2. 纪念艾青诞辰114周年 | 高瑛新作
  3. 每日好诗第421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六辑
  5. 江合友《萸轩诗集》出版
  6. 每日好诗第421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18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第417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2.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3.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张宏森:在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开辟文学的广阔天地
  5.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六:莫寒的诗
  6. 每日好诗第420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 第五辑
  8.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五:莫小闲的诗
  9. 《诗刊》改版保定恳谈会暨《京津冀诗人》一周年纪念活动古城举行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2. 中国作家协会致全国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新春贺信
  3. 每日好诗第41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启事
  5. 最后的高音:论吉狄马加 | 《作家》24年2月号
  6. 每日好诗第41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新华社特稿丨习近平:文化传承创新的引领人
  8. 每日好诗第416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第413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每日好诗第41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9.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