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悦笛:以改善美育提升美好生活

作者: 刘悦笛   2018年04月27日 10:40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版    856    收藏

提要

所谓“美好生活”,并不仅是物质满足的“好生活”,还有文化心灵满足的“美生活”,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化才是社会发展到高级水平的标志

美育理念容易陷入如下误区:一、美育矮化为技巧教育;二、美育窄化为艺术教育;三、美育仅限于学校教育

教育并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回归生活的美育才是更接地气的“大美育”。这意味着美育课堂不仅在美术馆、音乐厅,更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这是他在1925年《北京通信》里说给青年人的鼓励之语,为人熟知;鲁迅紧接着说的另一句箴言却往往被遗忘,那就是:“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有趣的是,鲁迅近百年前说的话,对当下现实仍不失建设意义。

如今中国人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社会发展基础上,开始追求“美好生活”,这是大势所趋。所谓“美好生活”,并不仅是物质满足的“好生活”,还有文化心灵满足的“美生活”。“好生活”是有保障的生活,“美生活”则是有品质的生活,生活好了不等于生活美了,而生活美了往往就在生活好了之后。生活审美化与审美生活化才是社会发展到高级水平的标志,可以说,“生活美学”是社会发展高级尺度之一。


走出审美乱象,成为文化当务之急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审美容易出现纷繁乱象:有条件就一味追求享乐,有盈余就一味追求奢侈,有满足便一味追求放纵。那些以为越贵就越美的“奢侈品”买卖,以价格取代价值;那些靠整容技术而成的“网红脸”,往往过于人工而牺牲自然;那些以欲望宣泄为目的“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干脆混淆美感与快感。这时重温鲁迅所说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就会发现这个补充说明对现状尤具劝诫意义。当今中国的审美怪象正是以“好生活”压倒甚至代替“美生活”,尽管它们打着审美的幌子,却走向审美对立面。

种种审美乱象集中体现在“目中无人”:要么图省事造成美感不足,要么追求浮华,令人审美疲劳。很多建筑、社区与城市设计远离“以人为本”,比如许多地方的石阶走一步太小、走两步太大,就是不考虑人体结构;很多建筑装饰过于繁复,没有将审美与实用性结合起来,于是金元宝亭子、铜钱状大厦这般“最丑建筑”纷纷出场。审美不等于奢侈,不多不少且与人方便,才是美善合一。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一些现代主义建筑师用“装饰就是罪恶”作为设计尺度。

问题出在哪里?究其根源,就出在美育上,这些怪现象是多年来美育缺失的结果。美育之所以愈加重要,乃是因为接受美育的这代年轻人,很快就会成为下一代审美产品制造者,并通过这些审美产品塑造再下一代人的审美趣味。无论从文化趋势和消费升级而言,还是从制造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来说,“美”已从中国社会软需求悄然转变为“刚需”,对美的需求激增,中国人美的自觉正被唤醒,“生活美学”遂成为当今中国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


走出观念误区,拥抱“生活美育”


美育从娃娃抓起才能更大程度改善未来社会审美结构。当前我们的美育理念容易陷入如下误区:第一,美育矮化为技巧教育;第二,美育窄化为艺术教育;第三,美育仅限于学校教育。

如今,以孩子为招收对象的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不可胜数,培训目的往往只为考级。当美育完全等同于技巧培训,审美愉悦往往被轻易消磨。试想,只专注于让孩子画一千遍几何石膏体静物或更为完整的“塞内卡石膏像”,孩子从素描中获得的美感会有多少?画匠与大师的本质差距不在技巧,而在于背后对造型的整体理解和艺术观念的突破性。孩子跳一千遍跳转翻组合或更为完整的《马兰谣》,是否一定会从中感受到美?舞匠与大师的差距不在舞蹈技巧本身,而在于对身体语言和情感的阐释。同样,片面强调让孩子演奏一千遍海勒曲的《左手练习曲》片段或更为完整的巴扎克曲《小奏鸣曲第三乐章》,孩子一定会从演奏中获得美的享受吗?琴匠与钢琴大师的差距也不在于演奏技术本身,而在于音乐表现力与精神高境,这境界来自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其背后则是深厚的美育根基。

如果美育被完全等同于技巧教育,那么美育就与对机器人的调试没有分别。与人相比,机器人钢琴演奏精准度高、失误率低,人类现场演奏的“稳定性”无法与之相比。然而机器人却无法像人一样将情感置于演奏中,进而通过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人的演奏每次都是不同的,因为每次演奏都有情绪差异乃至理解的不同。人类美育最终是一种“有情”的教育,而非只关乎技巧的“无情”教育。

如今,美育多被窄化为艺术教育,似乎只有通过专业艺术研习才能实现美育目标。其实,人类审美领域是如此深广,艺术只是其先锋队。这就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美育的目的:美育难道就是为了培养艺术家吗?并不是每个从小接受钢琴、绘画和舞蹈教育的孩子,都能走上艺术道路,进而成为钢琴家、画家或舞蹈家。所以,我们不能笼统地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但却可以追求“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给艺术家以“生活”这个独特前缀,就在把艺术向下拉的同时,把生活向上拉,这才是“生活美育”之鹄的,才是跟更广大的非艺术专业群体相关的“大美育”——美育就是“育”美,亦即“育人”之美。

“生活美育”不同于艺术美育,它是植根于生活并在生活当中得以实现的美育,换句话说,美育并不在生活之外。教育并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回归生活的美育才是更接地气的“大美育”。这意味着,美育课堂并不仅仅在美术馆和音乐厅,少年宫或者画室琴房,而就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随着“微时代”到来,民众从网络获得美育的方式越来越多。即使你去不了美术馆,也可以去浏览网上美术馆。你也不仅只当个被动的欣赏者,还可以使用音乐编辑器和延时摄影镜头,去审美呈现你的多彩生活,通过与朋友们分享互动,实现“人人都是生活艺术家”的梦想。


从“生活美学”做起,把审美作为基本权利


我们的学校教育曾一度更多重视德、智、体,美育在实践中没有得到应有地位,如今已有所改善。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所以要“遵循美育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这个文件自上而下规定美育在中国当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过去总以学校美育作为中心,其实一个人所接受的美育是伴随终身的,学校教育只是准备阶段,美育更要在家庭和社会中实现。如今每个小小的“审美共同体”都对学生审美塑造具有更为深广的影响。

另一方面,“生活美育”应成为公平的教育,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让每个人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人类的美感几乎都是天生并获得后天濡化的。美育程度不同,决定每个人审美趣味的高低。很多时候,并不是审美产品或者艺术作品太少而不够选择,而是这些人类创造物本来就在那里,但受限于自身审美趣味局限,人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就又要归因于美育本身。“生活美育”就倡导一种自我教育,它认为美育实现并不单纯靠传统园丁模式,而要走向开放式的美育。从人与人关系来说,要求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从课与课关系而论,要让以知识教育为主的主课与以素质教育为主的副课平衡起来,使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得以打通;从人与世界关系来看,不仅要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还要体验大自然魅力;从东西文化交融角度来看,中学与西学要兼顾,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也要达到动态平衡。

目前,美育在学校教育中无疑是一块“短板”。前两年,我国数学教育模式曾引起英国等国家关注,被直接输出到海外中小学课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美育教育的尚待完善。未来社会,由美育积淀而来的创造力、直觉力会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通过审美修养提升,人们能够利用多重感知把握材料、外化想象力和思想力,从而获得具有弹性的创意灵感,把游离于思想边缘的想法整合起来,从而产生新洞察力、新想法和新思想,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人的创造价值。

以“美生活”提升“好生活”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力量。按照社会人类学观点,人区别于非人,是由于人已经创造出了艺术想象力。人类不仅是“艺术的种族”,而且是“审美的族类”,能够审美地生活,从而与其他生命从根本上拉开距离。人类审美产品的不断创造与分享,使我们累积出整个社会的审美品质和艺术财富,同时让每个人得以享受到更为丰富的“审美权利”,从而真正实现“美好生活”,这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丁香诗会 | 赏丁香、话诗词,西城区“致敬巨匠 百年诗情”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盛大启幕
  2. 吴付刚:君风十里,习酒飞觞
  3. 路也:两个女子夜晚饮酒
  4. 李元胜:天地之酿
  5. 陈云坤:习酒遐思
  6. 王喜|习酒:每一滴都揣着君子之道
  7. 凤仪镜子:习酒,对酱香的三种追问
  8. 李丁:窖藏往事
  9. 黎落:唱词
  10. 邓诗鸿|习酒:世纪之约
  1.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2.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3.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谢冕:我对诗歌有一个理想
  5. 每日好诗第423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荣耀·乡情”艺术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系列主题活动开启
  7. 新《诗刊》为何要发一篇“旧文章”
  8. 《诗刊》改版座谈会在京举行
  9.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0. 创刊40周年 | “我的《诗歌报》/《诗歌月刊》记忆”征文启事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8.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