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道之《诗之类别》《诗之手法》

作者:鱼窥荷   2019年03月27日 10:12      605    收藏
诗之类别
    诗之类别有四:一曰句之别,二曰体制之别,三曰内容之别,四曰风格派系之别;类别之中各存逻辑,各有春秋,各领风骚。
    句之别:《诗经》出而四言兴,一变楚辞七言兴,二变乐府五言兴,三变隋唐绝律兴,四变词曲杂言兴,五变新诗白话兴。
    体制之别:有风体、雅体、颂体、骚体、乐府体、柏梁体、建安体、永明体、太康体、宫体、骈体、齐梁体、玉台体、香奁体、西昆体、近体、初唐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宗派体、词体、曲体、自由体、散文体、现代体、新体、民歌等。
    内容之别:有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写景诗、悼亡诗、讽喻诗、禅诗、玄诗、爱国诗、哲理诗、科学诗、思乡诗、闺怨诗、羁旅诗、战争诗、打油诗、爱情诗、励志诗、友情诗、思念诗、赞美诗等。
    风格派系之别:有浪漫派、山水田园派、现实派、边塞派、公安竟陵派、汉魏六朝派、江西派、豪放派、花间派、婉约派、格律派、神韵派、桐城派、虞山派、建安派、怪诞派、易心派、尝试派、人生派、七月派、朦胧派、新月派、湖畔派、九叶派、意象派、韵脚派等。
    诗之类别之兴衰取决于时势,亦乃诗之内部发展之道也。
诗之手法
    诗之手法有二,一曰表现,二曰写作。手法乃诗之骨也,与诗者之天性、兴趣聚于一身,与诗性、诗情、诗意、诗境、诗韵紧密相关,可谓诗道之经脉也。诗之成败此为一要。
    表现:表现手法乃诗者因悟而出之性也,借景、物、情融于心,参意、境、韵道于句,手法诸多,形式不一,表现各异,可单用,可混用,全在诗者布局设计之中。
    一、赋比兴:传统手法,经典永恒。赋,陈叙也;如《诗经 伐檀》,“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比,对、喻也;如李绅《悯农》,“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兴,言外兴内也;如《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二、互文:看似说二,实则说一。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
    三、用典:古典聚蕴,更上一层。如李商隐《无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四、联想:重于联,止于想,造于型。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五、想象:以实为基础,经思维加工,创观念之新。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六、象征:联系本体,象征实质。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七、照应:前呼后应,有问必答。如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八、衬托:想象万千,正反皆可。如催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九、双关:兼明二物,一语中的。如刘禹锡《竹枝词》,“东边太阳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十、反复:强调之意,印象深刻。如刘希夷《有所思》,“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十一、夸张:大胆表达,想象合理。如李白《秋浦歌》,“白发愁三千,缘愁似个长”。
    十二、借代:一半抽象,一半具体。如晏殊《蝶恋花》,“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十三、对仗:两两相对,更具佳韵。如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十四、点染:一个突破,一个包抄。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十五、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如《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六、扬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诗之摇曳,难离扬抑。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十七、疏密:细描渲染,传神勾勒。如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十八、虚实: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如曹操《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十九、动静:缥缈如云,行云流水。如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二十、浓淡:有轻有重,绚丽逍遥。如白朴《天净沙 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廿一、雅俗:相得益彰,恰到好处。如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廿二、巧拙:别具一格,耐人寻味。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廿三、曲直:或含蓄,或率明,都让人酣畅淋漓。如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廿四、隐显:不便明言,闪烁其词。如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廿五、离合:似断实续,摇曳多姿,若即若离,一脉相承。如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廿六、直抒胸臆:大意抒情,直吐胸怀。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廿七、托物言志:寄寓,明心。如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廿八、借景抒情:支配感情,情文并茂。如僧志南《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叶绍翁《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廿九、卒章显志:篇末点题,画龙点睛。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作:写作手法乃诗者因性而出之句也,假天性、兴趣之余发内容、风格之文言,使心中性、情、意、境、韵皆无限化,灵魂敢于出入生死,悟性同万物共生长,情景于外,逻辑于内,道乎其中,缥缈传神,自出风格。固诗者,当忌俗,尚美学,酿天性,抒真情,悟意韵,参境界,成高格是也。
    一、学诗当有方法,当从源流起,学贯古今。而后重读唐诗,深研宋词,细究乐府和元曲,毕而见《诗经》,尤是大师者之作。长而见美,终而见道。
    二、诗有七俗,一曰字俗,二曰句俗,三曰格俗,四曰内容俗,五曰意俗,六曰韵俗、七曰题俗。
    三、忌俗如求学,非一日之成,人且应当行,终而见本色。
    四、字句窥骨骼,格内观容貌,意韵显精神,故人如诗也。
    五、选字当准,用字当活。“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单一个“春”字,养活了全诗。
    六、首句如出场,贵在举止间。连句如流水,情意似江海。佳句如惊鸿,宛若真游龙。尾句如纵横,收放皆自由。句中不留闲字,则句句生辉。
    七、造句当圆,成句当神。“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简似白话,连而成道,参而觉省,悟之入神。
    八、长诗难于律诗,律诗难于绝句,绝句难于古体。五言难于七言,七言难于杂言,杂言难于白话。
    九、格式忌于形式,切忌墨守古制,最忌组词造格。
    十、内容要大胆,不必拘泥于表面。理事要放开,不必禁锢于常态。行文要自然,不必刻意于编排。写情要真善美,不必藩篱于现实。
    十一、内容贵饱满,切忌华而不实;表达贵洒脱,最忌矫揉造作;写作贵天性,尤忌东施效颦。
    十二、意在气象,生于性,表于情,流于韵,拈出则出意境,高格自入境界。  
    十三、意之所在,源于天性,多于兴趣。故而天性者自然,兴趣者吟咏。兴趣者学至极致亦有天性之妙,二者之别难以区分,皆可谓大诗人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天性也。“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兴趣也。
   十四、意忌肤浅、境忌虚离,故学诗当重写意、悟宏境。初学时囫囵吞枣,简之又简;而后知行路难,难而又难;得道后大彻大悟,纵横宇宙。
   十五、押韵不必刻意,用韵须当善美,对韵好可得,好韵好难得。韵入性、情、意、境,则诗自然风流。
    十六、诗本无题,无题则诗活,有题则难活。题本无意,意在内容,重在情境,沁人心脾,和韵而出,心神共鸣。今诗有题目,如人有姓名,易识也。
    十七、诗当尚美。诗浪漫,则人浪漫,一如李白是也;诗豪放,则人豪放,一如苏轼是也;诗婉约,则人婉约,一如李清照是也;诗俊秀,则人俊秀,一如温庭筠是也;诗多情,则人多情,一如柳永是也;诗清逸,则人清逸,一如陶渊明是也;诗傲骨,则人傲骨,一如曹植是也。凡所众美,皆由性情。观其诗可窥其颜,悟其意可感其心,参其道可与其同行。
    十八、学诗有二:一曰天性,二曰兴趣。天性弗强,虽成犹败。兴趣弗浓,虽美犹俗。学诗能解此,始可语诗也。
    十九、人之心性,物使之然也。物动则心动,心动于情而成于诗。诗之理论,重在悟性,犹如禅意,顿之则大乘。道之所在,“情”、“境”“韵”之所在,唯因人之性情而有别。一如行脚僧,领会不了风月的温度与胭脂的香味,更打不着蛇的七寸。
    廿十、诗之境状,不即不离,不必争是非,意境自出格局,性使之然也。
    廿一、看诗、作诗、品诗,数如沧海,可评诗也。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2.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8. 世界读书日·《明月沧海的高蹈脚步》分享会在京成功举办
  9. 当好乡村娃的“大先生”
  10.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7.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