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照镜

作者: 2019年06月07日09:22 浏览:379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斑斑点点。那是谁人脸。
往昔端详深与浅,于此匆匆一览。

曾经眉目清清,如今雪发丛生。
只要告之真相,管他什么心情。



点评

这首词,从每个人几乎都不可避免的“照镜子”的生活细节入手,对“文学是生活的镜子”这一关于文学与现实关系的著名的比喻,做了形象而又生动的阐释。

此词上片叙事,下片议论性抒情,是一种经典性的结构。落笔“斑斑点点,那是谁人脸”,描绘脸上的“老人斑”,写出不能置信的心情。“斑斑点点”,是镜子中呈现的具象,先声夺人。接以“往昔端详深与浅,于此匆匆一览”,往日照镜,对脸上斑斑点点的仔细“端详”,可能心有不甘,而如今“于此匆匆一览”,淡然、释然的心情尽在不言之中。词人年逾古稀,早已参透人生,不再纠结于脸上斑点的疏密与深浅了。

上片叙事,寥寥数笔,蓄势已足。下片“曾经眉目清清,如今雪发丛生”,今昔对比,虚实相生,以往日的眉清目秀,与今日的华发苍颜两相对照,无尽的生命感慨,蕴含其中。结以“只要告之真相,管他什么心情”,反而宕开一笔,从镜子的“功能”和对镜子的“要求”着眼,对镜子反映“真相”,而不必顾忌照镜者的“心情”提出了“要求”,言近而旨远,余情渺渺。

叶嘉莹在论述花间、南唐词时,提出了“双重性别”与“双重语境”之说,较好地阐释“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的文学接受理论,颇有见地。所谓“双重性别”,指花间、南唐词人“以男子而作闺音”,而“双重语境”,则是指“作者在词表面所写的是一层意思”,可谓之“显意识”,但其内在可能寄托或蕴含别样的“潜意识”,由此抬高了小词“干预生活”的价值,也为词的创作指出了“向上一路”。《照镜》这首小词,作者所“寄托”的言外之意,不言自明。

特邀点评:莫真宝



“每日好诗”点评专家名录

陈先发 陈卫 曹宇翔 程继龙 耿占春 冯雷 顾北 顾建平 洪烛 霍俊明 韩倚云 何冰凌 简明 蒋浩 蒋登科 贾鉴 雷武铃 冷霜 李少君 李建春 李海鹏 李犁 刘向东 李云 李之平 梁晓明 卢辉 罗振亚 马知遥 莫真宝 钱文亮 任毅 荣光启 树才 师力斌 谭五昌 唐翰存 田原 唐诗 吴投文 汪剑钊 王久辛 王士强 西渡 向以鲜 杨碧薇 杨克 杨墅 杨四平 杨庆祥 余怒 叶舟 臧棣 张德明 张定浩 张清华 张光昕 周伟驰 周瓒等。

(以姓名拼音为序,排名不分先后)

“每日好诗”栏目主持:孤城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创作谈”约稿启事 

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诗人名录


温馨提示:

稿费、赞赏在线申请领取方法领取办法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