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首诗作、新技术加持、线上线下联动,多角度解读《诗·中国》

作者:陈丹    2019年10月15日 10:31  综艺报    1029    收藏


《诗·中国》八期节目梳理了八个主题,将为观众呈现56首诗作名篇。第一期主题是“中国之恋”,第二期则聚焦“青春之歌”,壮志凌云、英雄本色、巾帼芳华、乡愁流韵、守望家园、梦想之光等众多诗歌表现的母题也将成为节目的主题。


微信图片_20191013114815


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到杜甫的《春望》,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乔羽填词的《我的祖国》到现代诗人吉狄马加的《时间的入口》,《诗·中国》首期节目以穿越古今的七首诗篇汇聚了一曲“中国之恋”。

由安徽广播电视台联合《诗刊》社特别推出的大型诗歌文化类节目《诗·中国》于10月13日起每周日晚21:20登陆安徽卫视。该栏目由杨澜担任主持,两代《亮剑》“楚云飞”的扮演者果靖霖和张光北以及李亚鹏、王姬等演员加盟,诗人吉狄马加,学者赵长征、戴潍娜坐镇,为观众解读诗歌背后的故事。


20191015102641

安徽卫视诗中国93岁抗战老兵与家人共唱《我的祖国》


“从出生到老年,中国人一生中会接触到大量诗歌,诗歌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甚至塑造着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诗歌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宝矿,现在电视上对诗歌的表现还远远不够。”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禹成明对《综艺报》表示,《诗·中国》既是为伟大祖国70年生日献上的一份贺礼,也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在文化创新上的一次探索。


诗情史意 以诗歌为载体探寻中华文脉


所谓诗情史意,在禹成明看来,一首诗也是一串密码,可以带出很多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反映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变迁,甚至寄托了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理想和信念。因此,以诗歌为载体,《诗·中国》要绘就的是一幅文化地图,展现中华文化更多的内涵和外延。


微信图片_20191013114724


《诗·中国》八期节目梳理了八个主题,将为观众呈现56首诗作名篇。第一期主题是“中国之恋”,第二期则聚焦“青春之歌”,壮志凌云、英雄本色、巾帼芳华、乡愁流韵、守望家园、梦想之光等众多诗歌表现的母题也将成为节目的主题。《诗·中国》节目总制片人、安徽卫视频道副总监葛晓介绍,在诗篇的选择上,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比例基本持平,首选经典篇目。

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名篇佳作灿若繁星。如何从浩瀚的文库中,选取近60首诗歌?节目组与由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以及《诗刊》社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深度合作,专家团队为节目组提供篇目备选名单,节目组再从中挑选出适合电视表现的作品。


微信图片_20191013114753

微信图片_20191015102805


确定作品后,如何通过电视呈现?葛晓介绍,节目的核心模式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介绍一首诗歌的前世今生。以诗歌为载体,节目团队要将诗歌的内涵、意蕴转变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节目组将诗的故事分为三个类型:一个是诗人的故事、一个是诗歌本身的故事,另一个则是与诗歌相关联的故事。三种类型的故事在八期节目中都会有所体现,但根据主题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差异。“通过故事,通俗易懂地将诗歌蕴含的情感、历史、文化传递出来,这就是我们节目的看点。”葛晓说道。


新技术加持 多手段展现诗歌之美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的诗歌意境广阔、想象力丰富,《诗·中国》节目通过高新技术再现了诗人笔下的胜景。在舞台中央,朗诵者乘坐一叶扁舟,通过数面冰屏投射的影像,轻舟飘过,“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飞天镜”“结海楼”等意象也展现在观众眼前。中国诗歌的创作手法之一是虚实结合,节目组通过虚实结合的电视语言,将观众带入诗歌营造的意境之中。据悉,节目组为56首诗歌分别设计了56个唯美效果,精准展现每一首诗歌的意境之美。

除了文字展现的意境美,格律和韵律亦是中国诗歌的特色之一。为了更好地展现诗歌的格律之美、韵律之美,节目组在嘉宾朗诵之外,增加了多种表现手段。首期节目,嘉宾以一段吟诵带领观众进入李白的诗歌世界;在表现杜甫的《春望》时,呜咽的箫声与朗诵者相和,再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葛晓介绍,在之后的节目中,昆曲、京韵大鼓等传统民间艺术也将登上舞台,以便更好地诠释诗歌之美。

除了棚拍,《诗·中国》的外景内容也不在少数。节目开篇,伴随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等观众熟悉的诗句,祖国壮丽山河的镜头适时切入,美句美景引人向往。


微信图片_20191013114803


除了通过外景拍摄,带领观众领略诗中展现的大好河山,《诗·中国》还采用纪录片的拍摄方式探寻诗歌背后的故事。在表现艾青《我爱这土地》这篇作品时,节目组邀请了与艾青颇具渊源的诗人杨牧。结合史料、访谈等方式,再现了艾青与杨牧这对忘年交之间的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013114756


诗歌带给人的美感是多层次的,以意象、意境以及韵律引发观众共情。电视也是一门综合艺术,通过声光电的配合,《诗·中国》要让观众多层次、立体化感受到诗歌之美。用禹成明的话说,诗歌只是一个载体,节目要对中华文明进行一个全方位的展示和梳理。


线上线下联动  诗入寻常百姓家


在节目之外,《诗·中国》也采取多种手段,激发观众与诗词的互动。安徽广播电视台旗下60多个公众号都将为节目摇旗呐喊,扩大节目声量。与此同时,节目与《诗刊》社、光明日报等媒体平台合作,向观众征集诗歌作品,激发观众互动。节目之后,安徽广播电视台、《诗刊》社还将携手举办作品研讨会,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提供助力。


微信图片_20191015102923


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现代人的生活远不如诗中描述的那般闲适,诗歌似乎也离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远。但在禹成明看来,诗歌是现代人一种很好的解压方式。“比如三五好友吃饭聚餐、一对新人结婚,抑或是独处时的孤独寂寞,有时候我们的语言不能表达心中所感,诗句就自然涌上心头,带给我们慰藉。”他相信,优美的诗歌总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也希望《诗·中国》成为一个入口,带动更多观众探寻诗歌之美。


微信图片_20191013114807


用诗词在历史和观众之间建立联结,挖掘诗词本身的文化背景与动人故事,《诗·中国》将诗韵之美落实在阐述“人与诗的故事”,体现了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春天送你一首诗”文艺朗诵会走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
  2. 世遗生活,诗意琴岛——第十届鼓浪屿诗歌节隆重开幕
  3.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4.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7.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8. 诗词名家张存寿——问蛤蜊风致何如
  9.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0.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