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

作者: 2023年09月28日10:36 浏览:4242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 > > >点击音频,听今日好诗


那无边的,是一个人的风月。更是
一群人的风月。
他们坐在山坡上,围住篝火,
历史恍过每张面孔。

欢歌吧:
清浅的喜悦;那些深不可测的
拒绝。

那时的你,闪耀在柴火顶端,烈焰的底部;
看夜空,朝这里微微倾倒——

星光漫泻而下。
与你望断秋水的目光反复交织,疏离,
显得
并不怎么明亮。



最佳点评          

《风月》写了人类情感的困境——集体无意识往往会造就个体无意识,而当个体无意识抵达尽头,空虚之感不请自来。空虚带来无聊,但无聊是一种境界,它迫使人们想要做出些什么,不宜再等待,不宜再颓唐——于是寂寞,于是使人意识到孤独。孤独造就文字,造就想表达自我的人,这类人就是诗人。在诗里,孤独变成可观看的景物,例如日落,例如月升,例如这首诗里所写的风月和篝火。生命灌满靡靡之音,诗歌是无聊生活的一个容器。当另一个人把所感知的、所听到的放进去,我们如果产生共鸣,就能听见容器里春天的声音——“星光漫泄而下。/与你望断秋水的目光反复交织,疏离,/显得/并不那么明亮。”能与另一个人同频共振,是连星光都无法比拟的浪漫。这首诗告诉我们,人类情感的出路不在于集体无意识的狂欢,而在于集体有意识的成长,去寻找,去诉说,去坦诚,去爱,去表达。

点评网友:绿子




经编委会评选,绿子来自微信)的评论被评为最佳,将获得300元稿费。

同时感谢乾睦宙廉(来自微信)李家二小姐(来自微信)为代表的读者的热情参与,展出其优秀点评,供大家学习参考!




优秀点评1

诗的开篇,写一群人聚在篝火旁欣赏风景和月色,一群人既可以是一代人,也可以理解为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仪式感。历史晃过每张面孔,诠释时光的一闪而过和转瞬即逝,无论美景,还是欣赏风光月色的人,终究都会成为过去残影。本质上,一个人和一群人看月色风景,看的都是同一个月亮,所有人拥有同一个月亮,但看见的却可能是不同的月色,所谓风月无边。

欢歌,拒绝,独立分段,强化提升阐述的语调,凸显出更有情绪力量的节奏感,加重喜悦、忧伤、哀愁的情感抒发,塑造更饱满的情绪表达。把喜悦定义成浅显,把拒绝形容成深不可测,借境遇的或喜或悲诠释一种哲理,提醒人们不要对或好或坏的环境沉溺太深。“闪耀在柴火顶端,烈焰的底部”,让人猜测“那时的你”是星空还是思念,留白加上对偶式的反差手法带来无尽的联想。

结尾处,漫泻而下的星光比起望断秋水的目光,“显得/并不怎么明亮”,预示星光在时空长河里的湮灭和沉寂,风景再美也终成为历史,呼应前面的历史晃过每张面孔。星光和目光的反复交织,疏离,融合人和风月美景,人的目光观赏到风月之美,殊不知欣赏风月的人也是风月的一部分,构思精致而妙趣横生。

点评网友:乾睦宙廉




优秀点评2

诗是情感的载体。初读这首陌生的诗,我不知道这份情感是作者写他的恋人、亲人或是陌生人,抑或只是他所喜欢的事物,但都无所谓,因为只要我用心去读,这份情感的对象,就是我。当我读到“他们坐在山坡上,围住篝火,/历史晃过每张面孔”,我觉得我和他们一同坐在山坡上围住篝火,我的肉体坐着,我的灵魂钻进诗里,看到了作者告诉我们的每一张或朴素或沧桑的面孔。我随着欢歌而欢歌,去琢磨“那些深不可测的拒绝”,成为作者记忆中“那时的你”,去“闪耀在柴火顶端,烈焰的底部”。我不去揣测作者心中所想,我不过是钻进了他的诗中,看到那夜风月,那夜星光,篝火熊熊地燃着,像是燃着生活的过程和人类的情感。

点评网友:李家二小姐



点击查看

“每日好诗”投稿专区

“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温馨提示:

每日好诗领取稿费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投诉举报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