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驴说

作者: 2024年01月09日15:51 浏览:71 收藏 觉得不错,我要 赞赏
题记:
2023.12.22 终于还是没通过!小可一芥草民,瞎操心什么国家大事!
 我们生活在三维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立体的、多面的。所以,看待事物不能简单地非黑即白,非黑即白只是平面的二维视界。
      韩老师有名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从励志的角度去看,是正确的,毕竟我们要有昂扬向上的心态、要有积极上进的正能量来激发自个,这是正确的。但,若以客观现实来看待,是不对的。为啥?很明显,现实中大笨驴、二百五倒是很常见,满大街都是,千里马还真没见过~谁家的马能一气跑千里?马云家的拖拉机加满一箱油,都不见得续航一千里。所以,千里马在客观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更遑论“常有”
          也许您会说这是艺术的夸张,但夸张不能有悖于常理。飞流直下三千尺是夸张,给读者的感受很自然。但若说“飞流直上三千尺”,那就说不通,不合常理啊。
          说这些,不是要和韩老师争个是非曲直,而是想纠正一下当前的教育理念。
           人的天资,肯定是有差异的,绝大多数人,天资平平,天份极高之人,绝对是少之又少,这就是客观现实。
            天赋高的人,自不必说,其记忆力、理解力等决非常人可比。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一个赛过一个。赵元任,精通三十多门外语,会打各地乡谈,每天和妻子说不同方言。现在的北大韦神等等,普通人谁能比?
           所以,真心没必要以千里马的心态来要求普通孩子,让其健康快乐成长,学会一门适合自身能力的技艺,足矣。大师们一个月的学习成效,普通孩子一辈子都不见得企及,何苦逼鸭子上架呢?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千年封建史,劳动人民、手艺人的地位非常卑下,这大约是重道不重术导致的吧。而推动历史进程的力量,恰恰就是劳动人民。小可在读到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很痛心惋惜的。儒家是空谈,而墨家才是实践者、亲历亲为的实干家,墨家的精神才更应该提倡,才更适合普通大众!
         传统意识中,对人才的定义,往往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诸子百家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这科学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十成的精力学五门学问,每门只得两成的精力,若只专注一门,这一门学问便得十成的力量,哪个更容易深入?随便举个例子:假没小可少年求学之时,只专工攻古文古诗词,那么学个三年五载打出少林,混到现在卓然成家不成问题,不至于以“打油”自居。所以,对于人才的培养,不应求全责备,根据其兴趣,专攻一门,只精通一门,一点不妨碍成为大师。每人精一门,一百个人便可精百业,这一百人都是英才。若一人略懂三五门,一百个人可能都是二五眼的庸才。
          所以,个人愚见,现在的教育,应偏重技能化、职业化,让普罗大众学会一门手艺。沧海横流,我只取一瓢饮。三百六十行,我只精通一行足矣。事实上,多少大学生、博士生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才发现呕心沥血所学的知识几乎没啥用,有用的也就那么一门两门而已。
         人生是短暂的,美好的时光,也就四十年吧。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古人读书,有所谓“十年寒窗”之说,可见古人对求学的时间,大致定义为十年。现在呢?读到大学,至少十六年,美好的青春,有相当一部分是浪费啊。更何况大学毕业后,发现专业不对口、找不到工作,更加可悲。
         说这么多,不是反对博学。对于天赋高的人,当然可以雅集博览、多多益善!
      
注释:
没有贬低国人的意思,凡事皆相对而言,脱离了参照物,一切都无从谈起。中华民族相对于世界其它民族,已经很优秀了。旅居国外的人士常感叹,中国初中生能解答的数字问题,老外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都要摆弄机算器,扣算半天。还有著名的给一元找五元的事例,中国街边卖菜的老太太都懂,可老外的脑子就转不过来。但这不影响人家走向发达,这是为啥呢?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赞赏记录:

投诉举报

举报原因(必填):
侵权抄袭 违法违禁 色情低俗 血腥暴力 赌博诈骗 广告营销 人身攻击 其他不良信息
请详细阐明具体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