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慧瑜 | 新时代,新诗歌

即便在诗歌早就相对边缘化的今天,具有更完备知识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当下新诗写作者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在诗歌技艺上也日臻成熟。面对正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以及百余年所形成的新诗传统,我们需要更加辩证地处理中与西、古与今、专业化与大众化等诗歌的基本问题……

2 罗振亚 | 在方向明确的道路上

最近几年常听人说,“诗歌回温了”,仔细想来,这绝非一句虚言。的确,放眼当下诗坛,表现不尽如人意之处依然不少:诗歌圈内之“热”与诗歌圈外之“冷”的对比反差尚未获得根本性改变,读者景仰的拳头诗人和深邃大气的经典作品还不多见,文本思想孱弱或技术游戏的现象没有受到相应的控制,网络书写方式仍不时泛出“藏污纳垢”倾向……

3 张德明 | 新时代诗歌与中华美学传承

当中国社会前进的步伐从新时期跨入新时代的时候,中国当代文学也自然地由“新时期文学”迈入了“新时代文学”,与此相应,“新时期诗歌”也顺理成章地向着“新时代诗歌”迈进。较之“新时期诗歌”,“新时代诗歌”将会在文化传承、思想解放、艺术创新等方面作出更为突出的努力,从而开拓出崭新的美学局面。尤其在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弘扬上,新时代诗歌将会大有作为……

4 蒋登科 | 微信时代:新诗探索的得与失

微信公众号为那些难以在纸张媒体上发表作品的诗歌爱好者提供了发布渠道,这对于发现和培养诗人肯定有好处……这种便捷的发表方式肯定推出了一些在以前不为人知的诗人和作品,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诗歌界本来就存在的浮躁之风,一些人几乎每天都热衷于在朋友圈、微信群推广各种各样的微信链接,使本来应该安静思考、感悟的诗人、读者,在这种浮躁的语境中难以认真打量现实、思索生命,探索诗歌的艺术规律……

5 霍俊明 | 新时代:社会天平与诗歌的内在性

时代的新变,新现实、新思潮、新动向、新生活、新题材、新主题,都对诗歌提出了必然性要求。既然每个人都处于现实和社会之中,既然新的甚至日新月异的景观对写作者提供了可能——甚至这一过程将是文学史历史化进程的一部分,那么,写作者就有责任有必要对此予以承担。当然,这一承担必须是诗性的承担,即所谓的“诗性正义”……

6 邹建军 | 构建诗歌的命运共同体

在人类历史上,从口头传播到文字传播,从文字传播到印刷传播,从印刷传播到音像传播,从音像传播到数字传播,从数字传播到眼下的网络传播,经历了多个重要进化阶段。网络时代真正产生了新媒体,新媒体全面代替了旧时代几乎所有的传播方式,从而建立起一个涉及面极广、变动巨大、影响深刻的文学共同体。而诗歌作为人类文学共同体的重要一支,总是处于时代变革的最前沿,而居于核心的地位……

7 李云雷 | 新时代诗歌要有新气象

新时代诗歌是什么样的?这是一个有待在时间与历史中展开的问题,或者说有待在实践中突显其本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新时代诗歌必定会与此前时代——“新时期”“十七年”“五四”时期的诗歌有所不同,因为我们的时代氛围、思维方法、情感结构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应将此前的时代“相对化”“历史化”“问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时代诗歌发展的道路。

8 唐小林 | 期待一次新的起飞

这是一个中国崛起、现代化加速的时代,出现了如“大国写作”这样的当代长诗;在面对社会重大事件时,诗歌也表现出及时的回应与参与能力,如地震诗歌的写作等。打工诗歌的出现是新时代以来的重要诗歌事件,为当代诗坛带来了新的活力。地方性写作和女性写作也值得关注,在进入新时代以后,这些诗歌中的地方性记忆和女性色彩的变化成为可以被重新讨论的问题。同时,校园诗歌创作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9 李鲁平 | 新时代诗歌可以做的,应该做的

值此时刻,诗歌的精炼、敏锐、生动,使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体优势,诗人无疑可以在现代化、全球化的浩荡席卷中,触摸每一个个体的脉搏,走在书写人的精神和心灵的前列。当然履行这一使命需要诗人建构新时代的话语形式,发现和创新我们理解、感受当下世界的途径。新时代诗歌的发展和成就,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诗人和诗歌为读者对当代世界和当代生活的理解是否提供了有效、有价值的感受方式。由此它要求诗人具有现代视野,学习欧美诗歌的表达,更新传统的思维方式。对当代诗歌的发展而言,仍然需要处理好情辞声的统一……

10 李壮 | 时代之新与诗歌之新

如果说,从总体上讲,时代之新与诗歌之新的碰撞结合,凸显出一种极富生长力的观念和不可或缺的价值;那么,在文本内部的诸多层面,这种碰撞结合同样显示出丰富的可能性乃至必要性。首先,它意味着诗歌写作的“经验之新”。其次,在“经验之新”以外,我们也在期待着新时代诗歌的“视野之新”。此外,诗歌作为一门技艺,同样有着对“表达之新”的要求……

责任编辑:牛利娟

网友评论

0 条评论(查看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登录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