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无声走东海 重新发现李劼人

作者:华西都市报   2016年06月19日 15:18  张杰    376    收藏

  纪念现代文学大师李劼人诞辰125周年


  作为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史上较早的白话小说优秀开创者,李劼人的文学成就,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其价值和地位被低估和冷落。以至于文学界有识之士都认同,李劼人是曾经“被遗忘的大师”。


  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界、出版界的努力,以及在喜欢李劼人文学世界的读者念念不忘下,李劼人及其作品,正重新获得学界及广大读者的更多关注和更深刻的分析。2011年,煌煌近600万字、17卷本的《李劼人全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这位文学大师的作品首次被如此大规模结集。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首次亮相,引发学界及社会的较大关注。有人称之为文坛“失踪者”归来。


  5年过去了,《李劼人全集》的状况如何,对李劼人研究有哪些推动?应该如何走近李劼人?阅读李劼人的意义有哪些?李劼人还有哪些作品依然少为人知?时值李劼人诞辰125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带着一系列问题,走访了李劼人故居博物馆,对话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秘书长,以及主力编撰《李劼人全集》的专家们。


  这一期,我们再次走近李劼人,深度解读李劼人依然被历史的灰尘遮蔽的文学世界。再读劼人,发现大师。


  博广


  人生历练丰富,面儿广跨度大


  与其他很多作家不一样,李劼人除作为文学家取得非凡的文学成就外,还参与了很多个与文学差别很大的诸多工种,面儿之广,跨度之大,很是罕见。


  1891年6月20日,李劼人出生于四川成都北门经历司街(此街后改名几次)一个无产的小市民家。“民国”初年,他在县衙门当过一段时间的职员。创办过报纸,当过主笔、主编。又出洋到法国学文学,回国当过大学的文预科主任、教授、餐馆老板、民生轮船公司下属的修理厂厂长,创办过纸厂,还从事过法国文学翻译。1950-1962年,他担任了12年的成都市副市长。


  丰富的人生历练,使得李劼人对中国社会、人性复杂有深切的体认,文学视野广阔而深邃。仅就李劼人的作品来说,他涉猎的面儿之广,也是少见的。


  李劼人最为文学界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经典小说代表作《死水微澜》《大波》。事实上,除这两部经典代表作,李劼人还写过类型非常多样、丰富的文字作品,少为外界所知。


  比如,曾留学法国的李劼人,对法国社会特别是法国的教育,进行了深入考察,留下了相当多的著述。其中涉及到法国性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等。他还曾经关注过法国工厂和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的实际状况,曾撰写《法国groupement工厂写真》,刊载在1920年《少年世界》第一卷第五期《工厂调查》栏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李劼人全集》副主编、李劼人研究会秘书长张义奇研究发现,当李劼人还是小学毕业生时,就曾创作长篇白话小说《游园会》,这也是李劼人的处女作,1912年刊登于成都《晨钟报》。


  当时,四川立宪派的共和党人,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举办游园会拉选票。李劼人在小说中虚构了一个自作聪明的小市民和一个刚进城的乡下人,在公园中随游随议,一路闹笑话,以讽刺时下政治。


  《游园会》比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最早发表于1918年)还早。因此有人称李劼人为“新文学作家中最早试作白话小说的一人”,并非没有道理。


  1923年6-8月的《少年中国》,刊载了李劼人的中篇小说《同情》。他以第一人称日记体形式,记载了刚到巴黎10个月的“我”,因患盲肠炎、膀胱炎等重症,入住巴黎仁爱医院,接受平民免费治疗,最终康复出院的故事。起终点不在描述获得康复的过程,而在于书写自己在接受治疗中获得的精神康复。


  李劼人描述的异域生活,成了一种非常典型的现代性体验,在其他同时代作家作品中很是罕见。


  李劼人的写作带有浓郁的四川风情,川味语言十分地道。这已是众所周知。但李劼人并非只写川味小说,也并非只会写川味小说。在《李劼人全集》中,除收集《死水微澜》《大波》等公认的代表作外,还发掘、整理、收入了一批首次“出土”的极富艺术探索性的作品。


  如李劼人曾在报纸上发表的小说《新新红楼梦》,模仿曹雪芹的北方语言,编写了一个全新的故事,大意是描述凤姐生病期间发生的一段争吵。语言很精彩,很地道。张义奇说:“这说明,李劼人要是写非四川方言的小说,也是可以写得很好的。但是,他最终还是倾向于写川味小说。”


  此外,全集还收入包括《漫谈中国人之衣食住行》在内的、李劼人写于1940年代谈论饮食的文章,多达8万多字。李劼人阐述了川菜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及其特征,各派菜系风格的比较等。


  张义奇说:“他还专门写文章细致讲了川菜的15种做法,比如煎、炸、焖等,非常细致独到。李劼人谈美食的文章,现在都被四川某烹饪大专院校当成必读讲义教材。”


  深耕


  特立独行一支笔方言小说土而不俗


  虽然李劼人涉及的面儿很广,但他在文学上的耕耘,并没有因此而肤浅。他的文学没有赶一时的时代潮流,而是在文学的本质领域深耕。在众多文学流派中,哪一派都不是。而是深耕自己的文学领域,心无旁骛,真正做到特立独行。


  李劼人热衷重点刻画和表现小镇普通人物,如在《死水微澜》中天回镇的普通镇民。在对这些普通人物的描述中,没有被歌颂的崇高,没有被鄙视的堕落,也没有刻意的淳朴,一切都自然、真实、鲜活。


  跟一般文学“史诗”大多描摹英雄不同,李劼人的小说不为英雄树碑立传,而是刻画像蔡大嫂、罗歪嘴(《死水微澜》中主角,天回镇镇民)这样的市井小民。跟清末民初很多大声疾呼声泪俱下的作品不同,他细细地写那个大时代里的各种人是如何变化,如何感应时代冲击,不去设定“好人”或“坏人”,也没有道德说教,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李劼人的作品,文笔灵动别致,韵味悠长。对方言的运用,出神入化。但要明白,李劼人的方言写作,是文学化的方言写作,在起到生动诙谐表现力的同时,不会伤害文学的典雅性,也不会让外省读者感到隔阂。


  张义奇说,李劼人文笔最大的特色是:“老辣。他善于用方言。但他在选择这些词汇的时候,是深思熟虑的。很恰当、很生动、很地方化,土而不俗。”


  在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李劼人全集》编委、书信卷主编王嘉陵看来,李劼人身上有非常奇妙的组合:“他是一个特别注重地方文化韵味的本土作家,但他偏偏有留洋的经历。这也导致,他的本土,跟一般的原生乡土作家不一样。他不是毫无意识的原生态,他是见过世面以后的自觉选择。”


  虽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评论界对李劼人的作品一直比较淡然,但李劼人在国外一直有文学知音。《死水微澜》的法文译本,1981年由法国著名的枷利玛出版社出版,被赞为“中西影响相互融合的一个范例。”


  日本著名作家、学者竹内实,以10年时间翻译了《死水微澜》和《暴风雨前》,1971年由河山书房出版社列入“现代中国文学”丛书,独立作为一册出版。此前,该丛书为作家作品单独成卷的只有鲁迅、郭沫若、茅盾等6人。


  李劼人的作品为什么会吸引外国人?外国人喜欢李劼人的点在哪儿?王嘉陵分析认为:“第一,李劼人专注文学本身的写作,是超越国界的。第二,李劼人小说中关于中国川西平原上发生的巨变,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生活细节,这些在史书上没有的细节,是外国人感兴趣的。”


  遮蔽


  杰作原版沉多年两次冷落酿遗憾


  2011年,《李劼人全集》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很多读者第一次发现,他们此前所看到的《大波》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57年李劼人改写的《大波》,另外一个是1937年中华书局50万字的原版。


  由于李劼人对第一版改写了40万字,所以修改版基本是重写的。在《李劼人全集》出版前,很多读者看到的都是重写版的《大波》。这对全面认识李劼人的文学成就,是一个重大遗憾。


  张义奇分析:“李劼人深受法国文学影响,再加上留学过法国,思想先锋前卫。如他在原版《大波》中,表现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叛,追求人性解放的时候,对女性内心情欲有十分大胆直率、淋漓尽致的描写,十足的大师手笔。而且原版文笔更优美,巴蜀风情更浓郁。如果说,重写版是历史,那么,原版就是文学。”“过去人们只晓得李劼人写有《死水微澜》。对他的《大波》的文学性有争议。但老版《大波》被挖掘出版以后,大家一致认为写得好。人们才发现,原来李劼人不只写了《死水微澜》,还写出了《大波》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李劼人全集》的出版,重新发现了《大波》的原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李劼人文学的重新发现。”


  早在1980年代,李劼人本该有“被发现”的一次机会。在现代文学史上,创作活跃期集中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政治色彩较淡、文体意识和表现卓越的作家中,除张爱玲、沈从文,很多人都公认李劼人应该在此列。不过,同样是因“为文学而文学”而在特殊历史时期受到冷遇后,张爱玲、沈从文在1980年代得到夏志清等海外学者的重点发掘,从而其文学价值被重新发掘。但李劼人,依然没有得到发掘和推介的机会。


  对此,学者止庵在2015年来成都参观李劼人故居后,在与成都作家蒋蓝交谈时有自己的观点:“在夏志清的论述里,没有李劼人的踪影。这是夏志清在美国写作时资料单一、匮乏所造成的。对这部具有拓荒意义的新文学史研究巨著,今天无论人们作多高的评价都不过分。但缺少了李劼人,这不但是夏志清的遗憾,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最大的遗憾。”


  突破


  全集出版填补空白重新发现大师归来


  2011年11月,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李劼人诞辰120周年之际,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7卷20册《李劼人全集》在成都首发。


  《李劼人全集》由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李劼人研究学会整理编纂,耗时20多年。李劼人研究学会派出专家学者赴重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从图书馆、档案馆及李劼人亲属家中,打捞出一大批珍贵的资料,为全集的编辑出版打下了坚实基础。


  全集包括至今存世且能搜集到的李劼人以中文写作的全部文字、全部翻译文学作品,以及至今存世且能接触到的李劼人手稿,近600万字,是目前为止关于李劼人作品最全的一次结集。


  在李劼人故居博物馆研究人员张志强看来,除客观历史的原因对李劼人形成遮蔽外,近些年来,李劼人的文学评论长期跟不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李劼人的作品被再版的太少了。长时间的出版断档,自然造成了学界、读者对李劼人早期作品的深度隔膜。很多学者,尤其是年轻学者,都没有读到李劼人的作品,更何谈评论呢?


  自2011年《李劼人全集》出版以来,对李劼人著作的阅读和研究,情况有所好转,张志强说:“据我所知,《李劼人全集》出版后,一些研究现代文学的学者提出,要重新思考李劼人的文学地位问题。甚至为此准备开专门的学术研讨会。最新一期的《李劼人研究》也即将出版。”


  张义奇透露:“《李劼人全集》出来以后,社会反响超出文学领域。不止文学界,史学界也开始从李劼人那里获得很多东西。越来越多的学子以李劼人作为研究对象。有海外学者因为看到全集的出版,在国外已有研究李劼人的英文专著出来。”


  张义奇坦言,《李劼人全集》虽然是目前最全的,“但并不能保证是李劼人的全部作品。李劼人用了20多个笔名发表作品,很多都沉寂于历史中,难以考证了。我寄希望于新一代的研究者。”


  对李劼人的文学史地位,张义奇曾用“大河无声走东海”来描述,“李劼人的小说,被称为是大河小说,又叫长河小说。这是来自法国文学的概念。指的是一个作家创作互相独立又有相互连贯的多部小说,像大海一样浩瀚。我相信,随着人们对文学的认知提高,李劼人必将一次次被重新发现。”


责任编辑:孙竞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遂宁诗歌周暨《诗刊》2022—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颁奖活动在成都举行
  2.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3.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一辑
  7.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8.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9. 《诗刊》出品诗集获第六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
  10. 《诗刊》2023年度陈子昂诗歌奖揭晓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