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体”不是中国诗歌发展走向

作者:黄东成   2020年11月30日 09:52  文学报    557    收藏

中国诗歌不能缺少中国诗味,应该是每一个中国诗人必须具备的民族审美意识。

近一时期,诗坛有人大谈诗的审美多元,诗的西化。新诗百年,诗体尚在探索,他们论证,新诗是从西方引进,因此新诗诗体的标准走向,应该是外国诗歌的“翻译体”,他们也确实在亦步亦趋地实践着他们心目中的翻译体。翻译体有直译,有意译,最大的弊端是晦涩难懂。由于译者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者欠缺诗歌涵养,没有读懂原诗,又如何能译出诗的境界,即使高明的译者能译出原诗的内容,也未必能译出原汁原味的诗味。因此,将“翻译体”作为中国新诗终极追求的诗体,无非要中国诗写成外国味道的外国诗,非但不宜,上世纪三十年代行不通,今天更行不通。

我国从“五四”开始引进外国诗歌,已经有一个世纪。当时引进西方诗歌创造中国白话体新诗的开创者、第一代新诗人,都是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学者,他们译介很多外国诗,却没有听他们中有谁提出过中国新诗的方向是“翻译体”。胡适主张“明白清楚”,提倡“我手写我口”,无非是要让大众都能读得懂的通俗白话口语入诗,如胡适最早写的《两只蝴蝶》是中国味。郭沫若学美国惠特曼,他的《女神》是中国味,冰心学印度泰戈尔,她的《繁星》《春水》是中国味,闻一多受英国唯美主义影响,他的《红烛》《死水》依然是中国味。今天认定新诗方向为“翻译体”的高见者,有几个能与第一代诗人比学养?

我始终认为,诗是不太好翻译的。即使中国的古诗今译,也只能译出个字面意思,几乎没有成功的。古体诗一旦翻译成口语,内容了然了,诗味没有了,诗意、语境、情味、韵致都没有了。更不要说外国文字翻译汉语诗了。译者若强辩,我请他试着译一译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不必译全诗,单译诗题五个字,能不能将意境译出来?诗歌是纯语言艺术,汉语言是全世界最丰富最多义最变化无穷的,不仅有俗语方言,更有一语多义的谚语、歇后语、双关语,外国文字绝难翻译。

记得九十年代欧洲有一家乐团来北京演出,宣称演唱中国古典诗词,有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的作品,尽管打着中文字幕,现场观看的中国诗人、古诗词研究专家们,始终没有听出演唱的是诗人的哪一首诗,查遍李白诗全集和全唐诗,也没有查到是李白哪一首诗,因为一经翻译,语言文字完全变了味。同样道理,汉语也很难毫不变味地译准外国诗歌。

百年白话体新诗,本该有更多读者,恰恰相反,诗的西化,诗的语言变异,造成沟通障碍,影响顺畅交流,好比与有语言障碍的哑巴或结巴交流一样,中国人都越来越读不懂中国诗了,无怪读者纷纷远离新诗。那些读者读不懂、作者自己也不知所云的翻译体诗歌,竟有诗评家褒赞,“越是读不懂的诗歌,思想才越深刻。”这真有点让人堕入云里雾里,既然语言障碍读不懂,又何能领悟到思想深刻?

诗的语言固然均是口语,但不等于所有口语均是诗,必须经过生活经历、阅历提炼而成的有意义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口语,才可能组成诗的语言。然而现在网络上出现的大量“诗歌”,大都是无病呻吟任意乱啐的口水,毫无诗意可言。诗的语言凝炼,形象,富有内涵,讲求诗意、诗美、诗情、诗味、诗理、诗趣,包含时代的呐喊、人生的行吟、景色的赞美、情爱的倾心,通俗地说,就是语境诗境极具情与美动人心魄的语言,不乏中国味的诗性。

中国诗歌不能缺少中国诗味,应该是每一个中国诗人必须具备的民族审美意识。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特质,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特色,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味皆各各不同。中国诗歌是中国味道,就如中国菜肴是中国味道。不同的是品菜肴靠的味觉,品诗则是凭诗美诗味对心灵共鸣的感觉。中国古诗词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皆能品出中国味道。中国诗歌的味道绝对不同于外国诗歌。新诗虽只百年,新诗的中国味道则既要有当代生活底蕴、家国情怀,又要继承文化传统血脉。不管怎么写,不管用什么形式,只要符合民族审美习惯、审美趣味、审美情思,都是中国味道。

从诗的翻译体,我不由想到三十年代闻一多先生,为什么要一再提出新诗诗体格律。我妄自揣测,他提倡新诗格律的初衷,决不仅仅只是想解决融古纳西的理论问题,当时追求西化的印象派、现代派的很多诗,如留学法国学雕塑的印象派代表李金发的诗,晦涩得大家都读不懂,却被当作新潮。我料想,闻一多是担心中国白话诗将会被逐渐西化,丧失中国味。当然,新体白话诗的格律不是亦步亦趋继承古体诗严格的平仄格律,他提倡文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目的是强调新诗的中国化。当前有诗评家提出“翻译诗”是新诗发展方向,也许正是当年闻一多先生所察觉,所忧虑的。

中国新诗要走向世界,绝不可少中国味。我不排斥外国诗,但必须有条件地吸收西方诗歌的精粹,在中华民族骨血情愫的中国传统诗歌基础上锦上添花,丰富中国诗歌的中国味,也很有必要。

须明确,化西,不是西化。

责任编辑:王傲霏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2.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3. 世界读书日·东岳雅集——《当下的诗意》分享会在京举行
  4. 以理想的诗意编织乡村的模型
  5.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6.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7.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9.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以诗为媒,续写“山乡巨变”新故事
  1.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2.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4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除了诗歌美学,还应强调诗歌力学
  5. 细节是诗意生成和传达的强大动力
  6.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九辑
  7. 致敬巨匠,百年诗情!北京法源寺百年丁香诗会今日开幕
  8. 第421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9. 海峡两岸诗人在漳共品四月诗歌诗与城市光影——2024闽南诗歌节在闽南师范大学开幕
  10. 2024年橘花诗会诗歌征集获奖名单公示
  1. “东京梦华 ·《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 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办
  2. 东莞青年诗人展之三:许晓雯的诗
  3. 2024年“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征稿启事
  4.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5. “唐诗之路,诗意台州”第八届中国诗歌节诗歌征集启事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每日好诗第419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8. 《中秋赋》中心思想
  9. 每日好诗第420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10. 中国南阳·“月季诗会”采风作品小辑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