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桦《竹笑》五人谈

作者:李商雨等   2016年12月13日 10:08  中国诗歌网    5271    收藏

 

20150304105424_2305


李商雨:众所周知,白居易对日本文学、文化产生了关键性影响,白居易诗歌在日本流布——主要是他的《白氏长庆集》——并开始对日本之美发生关键性影响的时期是平安朝时代,自平安朝至中世、近世,乃至现代,日本文学明显地带有白居易之美的印记,就像家族徽记一样,非常容易辨认出来(甚至包括今日的动漫)。请联系柏桦诗歌谈谈这个问题。  

王语行:白居易的美学对日本文学发生影响,主要是因为白居易的“俗”,限于汉文的水平,日本人对于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始终有隔膜。白居易足够日本人消化了,他俗得可爱,当然也多元,他有儒家的抱负,但不是文死谏的那种,不激烈。与一般文人参禅不同,白居易笃信净土法门,众所周知,净土主要是大众在信仰。他的享乐、闲适自自然然,是一种有格调的生活方式。李白纯道,飘逸如仙,杜甫纯儒,硬骨嶙峋,他们体现的文化浓度非常高,日本人反不容易接受。白居易的世俗性,也暗合了柏桦标举的“逸乐观”,要在尘世中寻找美和趣味,这浮沤般的人生,仍让人万般不舍……

刘诗晨:白居易对庞德来说,是化用汉语诗的方便法门,这还只是浅表的学习。而对于日本来说,则彻底地培植出了其“浮世”美学。商雨兄说到动漫,我可以说个题外话,说动漫中“小清新”这一类型可能更贴切,这也算是浮世美学的世俗化一种。另外,又如短歌和俳句中比较抒情性的“季语”都可以归属此类。物语类、枕草子这些就不必说了,在日本皇室的雅的美学中,白居易几乎是基准线。不过,我想补充的是,柏桦在和芥川的对话中,已经超越了浮世性,同时涉及了 “幽玄”之思如何与之交融。这么说的缘故是为了区别唯心论美学对于日常的设定,用《精神现象学》的说法,“一切都是神性的流溢,又回归神性”。这点对于日本的民族意识冲击毋庸置疑,整个京都哲学学派都是建立在如何将德国唯心论转化为本土”空“的结构。而在芥川为代表的日本文学中“浮世”性本来就已经足够丰富,以至于芬诺罗萨以来的欧美艺术家对此趋之若鹜。但是,光有这些会滑入琐碎,抑或是在对美感的狂热渴求下走入耽美的极端(柏桦称为“享乐性和恶魔性”)。这需要一种理念可以锁住其沉降的、肉身的、地母式的浮世感,但在物哀(私)、诧寂(枯)之外,恐怕只有引自佛学的幽玄一系,以荡出情余而不可务求理式的奥妙,才可以与唯心论相颉颃。而得益自夏目漱石的芥川所开创的新思潮派,其目标就是要在保留敏锐浮世感之余,使得艺术能经受“诗思”这举圣火的锤炼(芥川:《答谷崎润一郎》)。而芥川的所谓“诗的精神”,其内涵是超过一般诗哲二元划分的,从《侏儒的话》,以及把司汤达、斯威夫特的反思性与讽刺性作为例证,都可以表明这点。除了更接近于禅机,恐怕无法从欧陆哲学中找到范本。另外,无论佛、儒(江户时期)还是“脱亚入欧”,虽然不断冲击着日本的心智结构,但原始多神的神道传统却又从人格神(天皇)、器物、仪式性等等保证了本土情感表现的空间,这点又使“和魂”不至于沦落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处境。“当真!No ideas but in things/……/读卜正民的书《秩序的沦陷》/我只想在苏州留园玩一天赌博”(《中国游记》)。柏桦这一节的境界已经相当超拔,析取了芥川所能代表的日本浮世美学之精髓。其实甫一开篇,柏桦抛出芥川对“竹笑”这种景致无感的话,就已经抓住了要害。而在本篇中,此类片段俯拾皆是。譬如 “小猫喝水轻,小狗喝水响”,“野猪脖子硬,又到花之春”,“金鱼鼓眼,露出副岌岌可危的样子”,“神经衰弱的人害怕看有棱有角的字”。这其实很像古典汉诗学中的起兴,然而起兴作为一种非常难以捉摸的修辞主要还是和气象相关,“文,物象之本。文者,纹也”。通俗说,诗经中起兴,多起于风物交感。而后士大夫阶层崛起,更辖域了起兴的视野。如黄庭坚《咏猩猩毛笔》、梅尧臣《扪虱得蚤》之类,汉诗传统是贬抑的,而以俳谐为宗的日本传统确实极度推崇,让日本诗歌松散、开放的结构更有兼容性,更新也快,不至于像汉诗那样陷入文言、白话的割裂。以致井上井月、芥川这样观察力日常敏锐度与幽默感俱佳者,更是让这样的传统占领并重新主导了现代性的生成。俳句中最关键的结构“季语”更新能力之强,是汉诗无法比拟的,甚至“入学”“扇风机”之类都可毫不违和地纳入,说明“祛魅”这一举动在中日的诗歌交互中很早就发生了。“妻双乳下垂,形若艾草饼”(《金泽》),此句甚堪滋味,实则“艾草饼”本是季语,运用虽巧妙,终究是基本功好的缘故。再如井上井月“马尾袋珍奇”一句,亦是对风物的珍惜。浮世的书写,生出狂想、禅机来,但从不是空中楼阁或概念穹顶式地笼罩万物。这样的“机”恐怕就是非常幽玄了。在《芥川的两个‘三发现’和一个指认》中,柏桦就明确表达了与浮世美学中深藏的种种玄机的可能性,也就把think in things的理念与日本文学进一步挖掘出来。猴子——悲喜集于一面;兔子——一无所获。而最后,最惊人的,是芥川在狂想中见到的那个只有日本才能设想的“犹大”:一个王者。这种浮世中的机趣,柏桦也拿捏住并写下了许多句子,如“在丝瓜架上晒棉被与在葡萄架上晒棉被有何不同?/难道晒出的味道,一定就是前者东方,后者西方?”(《东西辩证》);“夏天莫感伤,向资产阶级学习稳定的情绪”(《四季注意令》)等等。对于这种浮世中的机巧,中日微妙的差异也在篇中有所展示。如“雨是一件袈裟”(废名)和“伽蓝正是落花时,落下门闩僧人去。”(野泽凡兆)两句很有范例性。汉语文脉更大气,谈禅的落点总在空,在境界。而日语文脉更“小气”(柏桦语),哪怕是以僧佛为主题,落点亦是日常,在余情。无论是物哀、耽美、狂想、奇癖、私爱、枯涩,日本都要极尽其能事并挖掘其中乖戾常态的美感。譬如“哀而不伤”这种事,是不会发生在日本的,只会哀毁致死。至于这种种微妙处,以及柏桦与之的对话、吸纳、回应,难以尽言。柏桦所做的,无非是从及物之思到中日诗歌交往中的及“诗”之思,用叙事学的概念讲,是一种“后设”写作,及反思文体本身配置及内在动力的一种书写。  

王治田:柏桦自己说:“苏州、日本自古互为镜像,白居易之后,日本有一种苏州之美。”他在之前和邓月娘的访谈中,也提到了白居易对于日本文学的影响,这个影响,主要就是“逸乐”,包括了精美和颓废。这里还提到苏州,白居易曾经做过苏州刺史。柏桦早期写过《苏州记事一年》(1989.12),这是柏桦较早显示出“逸乐”诗学观的一首作品。这样看起来,白居易-苏州-逸乐,是可以对应起来的。这在柏桦的诗里,其实就是一个人、一座城、一种精神的对应。这个人,可以是芥川龙之介,可以是谷崎润一郎,也可以是胡兰成,或者柏桦自己;这个城呢,可以是苏州,或者南京,或者成都,或者京都,东京,名古屋;而这个精神,也就是逸乐。我想,只要把握住了这个词,可以解开柏桦诗歌很很多秘密。且看这首诗《侏儒的话》:

 

一期一会,一刀一拜,一扇一舞……

朱舜水之后,日本有一种宁波之美!

 

我能否再找到风的老师呀,在仙台

——大海,未完……白鹤,待续……

 

柏桦的诗歌经常呈现出很大的跳跃性,很容易让人跟不上。但是只要把握住了“逸乐”的精神内涵,便可以知道,无论怎么跳,都如盘中走丸,万变不离其宗。“朱舜水之后,日本有一种宁波之美”,这难道不是“白居易之后,日本有一种苏州之美”的同义复唱吗?

 

责任编辑:牛莉
扫描二维码以在移动设备观看

诗讯热力榜

  1. 第422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2.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3.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4.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5.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二辑
  6. 久违了,携着泥土香的诗——与农民诗人田间布衣一席谈
  7.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8. 屈子行吟·诗歌之源——2024中国·怀化屈原爱国怀乡诗歌奖征稿启事
  9. 第五届“巴山夜雨诗歌奖”征集活动启事
  10. 2024第二届“天涯诗会”征稿启事
  1.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2. “爱中华 爱家乡”2024中国农民诗会征集启事
  3. 胡弦:饮习酒如伴君子
  4. 每日好诗第425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5期(旧体诗)入围作品公示
  6. 诗有情兮情长存——纪念拜伦逝世200周年
  7. 2024“春天送你一首诗”征集选 |第十辑
  8. “我与《诗刊》的故事”征集获奖名单公布
  9. 赴一场橘花盛宴!中外文学大咖齐聚黄岩!
  10. 中国作协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专题研讨新时代文学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1. 第七届中国(海宁)·徐志摩诗歌奖征集启事
  2. 谢有顺:母亲的酒事
  3. 中国作协召开党纪学习教育动员部署会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
  4. 每日好诗第422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5. 每日好诗第423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6. 东京梦华·《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征稿启事
  7. 张宏森:聚焦出作品出人才 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8. 每日好诗第424期(现代诗)入围作品公示
  9. 一路高铁一路诗——赣鄱春韵火车诗会在江西举行
  10. 第419期“每日好诗”公开征集网友评论的公告
  1. 中国诗歌网开通“《诗刊》投稿专区”
  2. 《诗刊》征集广告词
  3. 清新旷达 笔底无尘——读温皓然古典诗词
  4. 同舟共济,以诗抗疫——全国抗疫诗歌征集启事
  5. 关于诗和诗人的有关话题
  6. 公告: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评选相关事宜
  7. 赏析《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8. 寻找诗意 美丽人生——上海向诗歌爱好者发出邀请
  9. 以现代诗歌实践探寻现代诗歌的本原
  10. 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征稿启事 (现代诗、旧体诗、书法、朗诵、标志设计)